很多人是从沈从文《边城》第一次知道吊脚楼、沱江,是在阅读沈从文的《湘西散记》后对凤凰古城充满了向往。一部又一部作品,沈从文将他魂梦牵系的故土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歌,也将这座静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
然而若干年过去,沈从文笔下的凤凰古城已经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人工的吊脚楼、不再清澈的沱江、消失的原住民,还有喧闹着的凤凰入城收费。或许,我们只有从沈从文描摹的文字中,才能了解到凤凰古城的原貌。
阅读导引
沈从文 1902年生,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边城》、《湘西散记》、《从文自传》等作品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40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我所生长的地方》选自《沈从文的凤凰城》一书(2007年 中华书局出版),书中还收录了黄永玉、黄苗子等凤凰名人描写家乡的文章。《湘西散记》一书中有文章《凤凰》,本文中提及的“一篇作品”即指该文。
以上内容来自:城市晚报
news.gmw.cn/newspaper/2013-04/20/content_1262199.htm
凤凰 在沈从文的书里 在黄永玉的画里 凤凰网 2013-04-20 05:03:42
|
|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 百度快照 |
凤凰 在沈从文的书里 在黄永玉的画里 光明网 2013-04-20 00:30:24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 百度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