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又有一人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这是在该院的沃土上成长起来的第七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当笔者见到这位女性获奖者时,着实有点吃惊。披肩长发,身材消瘦,说话温柔。她就是高电压与电气设备领域首席专家郭志红。
30多年来,她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敬业感动同仁,用创新铸就辉煌,用奉献书写人生,用无私传承技艺,切实将“善小”精神转化成了实际行动。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闪现出了一种“四甘精神”—甘之若饴的敬业态度,甘挑重担的创新精神,甘愿奉献的炽热情怀,甘为人梯的可贵品质。
志在千里 甘挑重担
熟悉郭志红的人都知道,在她眼里—“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一直在一线工作,又肩负了高电压试验室、电力系统过电压、变压器设备、高压绝缘监督等多种专业的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郭志红自然成了解决电力生产一线难题的专家。
众所周知,要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首先要保障输变电设备的安全性能稳定,提高其健康水平。传统的基于周期设备检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电网发展的要求。而状态检修的工作在开展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对输变电设备进行检修呢?”这个问题是个“硬骨头”,却引发了郭志红的极大兴趣。
从2006年开始,郭志红就到处收集资料,并向各大高校的知名专家请教学习。经过广泛调研收资和深入的思考,她独辟蹊径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的状态检修”,并于2007年在国家电网公司立项进行研究。经过两年的深入钻研,以及两年的现场应用实践,2011年7月顺利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的科技验收。12月17日,经专家鉴定该项目整体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核心模型与算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09年,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所属18个生产单位全部建立起了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体系,设备状态评价工作正式在全省开展,走在了行业前列。采用郭志红的成果后,电网设备故障率降低20%,设备检修工作量下降30%,电网可靠性指标得到较大提升,减少了设备故障对环境和人身安全所产生的危害,减少了客户因停电所产生的损失,也为电网企业培养了大批科研和生产技术管理人才。该成果因为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巨大,获得了2011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勤奋攻关 甘为人梯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如是说。郭志红勤学攻关的精神是出了名的。但她却说:“总感觉需要研究和探索的东西还很多,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行。勤奋,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梅花香自苦寒来。郭志红在30多年的生产科研道路上硕果累累。她不仅自己踏实苦干,还不断培养新人,传承着自己宝贵的技术与经验,带领团队攻下了一个个科研难题,先后主持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山东电网高压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项目获得国网山东电力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山东电网500千伏不平衡电流研究与治理》项目在完成施工改造后的测量结果表明:全网的最大不平衡百分率从33%下降到14%,川—益—潍同塔双回线路的不平衡百分率下降到8%。《超高压变电站电磁兼容特性研究》《公司检修模式及标准体系研究》《基于可靠性的状态检修技术研究》等项目,都极大地推进了山东输变电设备检修工作。
朱振华是2003年山东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一入院就被分配到了开关过电压专业,这对于学电力系统专业的他来说,有点专业不对口。“郭师傅当时带着我,毫无保留地教授了我很多高电压专业方面的知识,边干边学,让我进步非常大。在她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专业知识,还深深地被她严谨细致的工作精神所折服,影响了我的整个职业生涯。”
朱振华介绍说,记得在500千伏紧凑型(含同塔双回)线路特性研究时,郭志红对每个运行方式都进行验算,对每个数据都仔细分析,确保理论计算能与实际相吻合。每次做过电压计算都是非常艰苦的过程,郭志红通常一鼓作气,经常连晚饭都没吃,就忘我地坐到电脑前开始计算,等感觉累了想到要休息时,才发现天都亮了。工程调试时,郭志红还要带着大家去到500千伏郓城站现场进行测试,验证理论计算数据能否与工程实际情况吻合。“在她身上,我真正明白了啥叫忘我,啥叫精益求精!”朱振华感慨地说。
http://news.hexun.com/2013-10-15/15873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