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 正文

陈一远:群众路线与问题意识

发布时间:2014-03-12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党的群众路线大家谈征文  

  群众路线与问题意识

  作者 陈一远

  走群众路线是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其中问题意识尤其不可或缺。问题意识的强弱、执行的好坏影响着执行群众路线的实效。具体讲来,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指的是能够发现、勇于面对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未必简单。譬如,自己如果负责接听咨询电话。第一,要检讨自己是否能够平和地对待每一个咨询者。对一个、两个咨询者比较容易做到和蔼可亲,每一天、对每一个咨询者如果都能做到不厌其烦就异常难能可贵。第二,要检讨自己是否能够坚持“首接负责制”。亦即,如果来电打错了,是否能够为其提供正确电话号码或者提供必要帮助。第三,要检讨自己是否认真对待每一个咨询者。是敷衍塞责,还是尽职尽责,咨询人总能敏锐体察到,一旦认识到你推三阻四,咨询者也就再无兴趣聆听高见了。要想发现问题,既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正视问题的勇气。同样是接听咨询电话,如果根本不认为应当平和、认真地接听电话,或者不认同“首接负责制”,或者掩耳盗铃不承认自己存在有关问题,也就永远不可能发现问题。

  在发现问题后,能否以正确的态度研究问题就至关重要:有的人会轻易放过,有的人则要刨根问底。比如,在工作中接到了反映问题的电话。有的人会说,别人都没这个问题,怎么就你有,然后就置之不理;有人会把问题解决后就不管了;有人则会分析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原因,并举一反三,去分析这是一个个例,还是可能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持第一种态度者,永远发现不了问题所在,只会把小问题搞大。持第二种态度者,会被具体问题所累,成为救火队长,哪里出问题就去解决问题,疲于应付。持第三种态度者,就能做到防范于未然进而推进制度建设,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问题有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之后,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关键。解决问题本身就需要走群众路线。发现问题后,要想全面了解前因后果,就必须了解有关单位、个人的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这就是调查研究。搞清问题后,论证解决方案的过程也同样需要听取相关人、相关单位的意见,没有公开、有效的参与,拍脑袋决策只会将问题搞砸,无益于问题解决。确定问题解决方案后还应当及时追踪、了解实施情况,如果发现新问题就应当及时纠正,避免造成更大的麻烦。在对问题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后,还要善于提炼总结,将经验性认识上升到制度层面,致力于构建起科学、有效的制度机制,使各个问题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用制度来保障解决问题所取得的各项成果。

  有了问题意识,才能发现自身、本职工作及所在单位存在的问题;也只有研究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才能有效落实群众路线、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http://theory.iqilu.com/llcs/llyj/2014/0306/1895698.s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