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秦聪聪 摄影 王鑫
午饭时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病房。一位男医生正在忙着准备学术论文答辩的事情,一名中年女性患者在他办公室门口徘徊了几步,鼓足勇气敲开了门。
“大夫,你说我这个病,还能治吗?”未语泪先流,对病情的不确知以及对家庭的不舍,让这位刚刚检查出卵巢肿瘤的女子内心压力极大。眼前的这位男医生,便成了她急于抓住的“救命稻草”。医生没有让她失望,寥寥数语就像窗外的春光,重新点亮了她眼中的希望。
这位一身干净白大褂、被患者深深信赖的青年医生,就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宋坤。在齐鲁医院妇产科这个国家级平台的支持下,宋坤所在的医疗团队成功救治了很多患者;患者信任他,不仅因为他医术精湛,更因为他温暖而真诚的沟通交流。
宋坤,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齐鲁医院妇产科教研室副主任、妇科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妇科微创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
主要研究与工作方向为妇科肿瘤临床诊断、治疗和靶向治疗研究。美国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日本京都大学附属病院、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6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评为国家卫计委全国“妇幼天使”称号。
患者假装走错门跑了
当上医生,对宋坤来说是儿时的梦想成了真。上初中的时候,他就从各种渠道听说了不少医生救死扶伤的故事,对这身白大褂心生向往。大学时宋坤受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黄宗诚教授教诲。知识渊博、满腹经纶的黄教授不仅讲解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还传授书本之外的临床经验;不仅教学生如何做人,更深入阐释做医生必备的医德修养。从那时候开始,宋坤就暗下决心以后从事妇科肿瘤专业,要做一名黄教授那样的好医生。
2001年,宋坤如愿考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继续在我国妇产科学界领头人、著名妇科专家孔北华教授门下深造。孔北华教授治学严谨,勤勉敬业,不仅仅是一名医学专家,更是一名医学教育大家。在孔教授门下宋坤得到更深层次的医学熏陶,经过硕博连读5年的研究生培养后顺利留院工作。
虽然在当今社会对于男性从事妇产科工作的态度渐趋开明,但在工作中,宋坤也有过被拒绝的经历——患者一开门,发现一名年轻男医生在坐诊,于是假装走错门,转身就离开了。
“其实,在医生面前,疾病只是一个个科学问题,无论哪一个科室的医生都不会联想到性别的差异。”宋坤说。但是,也是因为这种尴尬,在努力去治愈疾病之余,他还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去赢得患者的信任。
齐鲁医院妇产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单位,拥有强大的学科实力,慕名而来的患者常常是疑难病例。就工作而言,这是挑战;对宋坤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如同海绵吸水,宋坤在医学浩瀚的海洋中不断吸取营养,认真钻研,博采众长。在科室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在周围同事们的合作支持下,他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见解和治疗风格。自然而然地,当他用简单的语言就能让患者对病情有整体的把握,当一项项检验结果验证了他对病情的判断,当他和他的团队成功实施手术结束那些不堪的病痛,患者目光中的那些顾虑和迟疑终于变为了依赖和信任。
一串风铃让笑笑笑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采访中,宋坤一直强调,他只是齐鲁医院妇产科这个团队中的普通一员,是年轻医生中年龄稍大的一个,并无特殊之处。能在齐鲁医院这么好的平台工作是他的荣幸,能在妇产科工作更是最快乐的事情。在他看来,医术需要时间的沉淀,要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而“医道”却是从一开始就要建立起的原则。
宋坤曾有一名小患者叫笑笑,当时她只有8岁,确诊为卵巢恶性肿瘤。因为年纪小,被病痛折磨的她,有些抵触医生的治疗,一度让身为住院医生的宋坤一筹莫展。那时候,他也很年轻,满脑子都是如何去打开笑笑的心门。
一天,他路过泉城公园,看到门口有小商贩在卖风铃,色彩斑斓,在风中发出悦耳的声音。“也许笑笑会喜欢……”宋坤走上前去,买了一串风铃带回了病房。
于是,宋坤再一次来到病房时,小姑娘冲他露出了笑脸:“老宋,你来给我抽血吧!”
花5元钱买了个小物件,成功拉近了医生和小患者的距离,宋坤心头涌起小小的骄傲。而这也是现实给他上的生动一课: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主动去帮助患者,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在以后的从医生涯中,宋坤越来越体会到医患之间真诚的沟通是工作的第一步,周围的同事们也正是和他一样与患者心贴心地开展工作。
这些年,宋坤的主攻方向是妇科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对大夫的信任和依赖程度,甚至超过对自己的家人。面对身心脆弱的患者,宋坤和同事们从不轻言“放弃”,在日常沟通的语言上也要再三斟酌。
在这方面,宋坤是有过经历的。当时,一名患者手术后正在进行化疗,宋坤查房时,家属咨询准备了一些食物病人能不能吃。考虑到患者体质很弱,需要加强营养,宋坤就回应说“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结果,这让患者本人以为自己的病太重,没有希望了。
自己可不是那个意思,宋坤连忙再三安抚患者情绪。患者情绪好了,宋坤则在反思:“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如果当时换句话说,患者就不会误解我的意思了。”
打那以后,宋坤和同事们尤其注意与患者和家属交流时的语言,甚至是表情。
“上医治未病”早诊早治
早些年,常有女性腹大如鼓最终发现是妇科肿瘤的新闻见诸报端,很多患者到了晚期才被确诊,患者预后很差。当初,宋坤选择妇科肿瘤专业时,便明白这注定是一条又苦又累的路。挑战性大、进展缓慢,治疗效果还不一定好。不过,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好好地走到底。和很多同事一样,宋坤经常一天连续工作十余个小时,对于一名医生而言,正是经过这样的不断淬炼,医疗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如今,经过十余年临床一线的摸爬滚打,宋坤已经熟练掌握专业领域内国际前沿的治疗理念与手段。临床之余,他非常重视科研工作,从临床发现问题,到实验室验证问题,然后再应用到临床,以造福更多患者。
这些年,随着医疗水平的整体进步,在这个精准医学时代,“针尖”也是越做越细。宋坤主要从事妇科良性、恶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宫颈癌、内膜癌、卵巢癌的诊断、手术、化疗综合治疗。用腹腔镜及宫腔镜等微创技术为患者争取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宋坤告诉记者,发现一例癌症早期病变,远比做一台大手术的成就感要大。
“一台能够治疗宫颈病变的宫颈锥切手术也就20分钟时间,而一台宫颈癌治疗手术则要3个多小时,手术的难度后者更大,但预防的角度来说,前者却更有意义。”宋坤坦言,基于目前的诊治技术,晚期恶性肿瘤几乎无法治愈,所以现在倡导早诊早治。拿宫颈癌来说,随着我国宫颈病变诊治技术的提高及HPV疫苗的普遍接种,在十余年之后,我国的宫颈癌发生会得到很好的控制,这与我国经济实力提升、科学研究不断发展、医疗技术手段不断进步不无关系。
正如中医所说的,“上医治未病”。
儿子对不起妈妈的牙
感恩与感谢,是宋坤最想说的两个词。他说,要感恩齐鲁医院和科室对他的培养,感谢导师和同事们对他的教诲和帮助。宋坤深信,只有依托医院的平台,只有依靠团队的协作,才能把工作做好。
如同齐鲁医院其他医生一样,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宋坤背后付出的努力不言而喻。毫不夸张地说,别人休息的时间,他也在干活儿。
每天早上7点半,宋坤准时到病房,组织住院医生查房、交接班,固定手术日要做手术,平时还要出门诊。临床工作的间隙里,他还要安排教学、学术论文答辩等教学工作,忙起来的时候,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可以用。
如此,工作和生活的天平就有了倾斜。就在前一阵子,一天,宋坤妈妈喊住他说:“你什么时候带我去看看牙吧,实在是太疼了!”
“你怎么不早跟我说呢!”着急出门的宋坤脱口而出,语气里还有一些责怪。
直到妈妈说起,这件事大概一个月前就已经跟他提过,宋坤这才想起这件早就被他忘得一干二净的事。他心里满是愧疚地出了门,到医院一穿上白大褂,又是心无旁骛的一天。
每天工作太多,时间太少,宋坤说他有两件事最为遗憾。其中一件是没法好好陪伴父母、妻子和一双儿女,而另外一件,竟然还是工作——没有充足时间好好做科研。“妇科肿瘤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近年来虽然有很多治疗的突破,但始终还是有所欠缺。哪怕攻克冰山一角,都将是我最大的快乐。”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不断提升、超越自我,对宋坤来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