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清俐)5月26—27日,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赵明义先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相关‘主义’比较研究”结项成果出版发布学术座谈会在山东大学举办。座谈会上,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出席并讲话,赵明义教授作了成果总结报告。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崔桂田教授主持座谈,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党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学者出席座谈会。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于2017年1月正式结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相关‘主义’比较研究》书稿于2017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赵明义教授全面主持课题的申请、实施与结项,蒋锐、臧秀玲、奚广庆等多位学者参与撰写。书稿主要内容包括三个层面:第一,立足于当前全球化进程、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和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有机结合的问题视域,透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及实践的有机统一。其二,在清晰勾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构、机制和特点的基础上,展开与其他主义如新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比较研究,在比较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第三,对以往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种典型错误观点进行正面回应。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郭新立在致辞中表示,在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进入关键期的当下,正确的问题导向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动力所在。赵明义先生以耄耋之年笔耕不辍,体现了一个党的理论工作者的研究使命和学术担当。系列成果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原理和原创,力图反映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理论前沿,梳理了意识形态领域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重要观点和成果,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理论的发展打好基础,也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理论创新提供更加广阔的视角。
北京大学教授闫志民认为,该著作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研究的角度上突出从与相关“主义”包括经典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的比较当中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比较当中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价值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其二是体现很强的针对性,在中国特色与相关“主义”的比较当中来澄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对于正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历史方位、发展过程、优越性等等都要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三是重视研究理论创新,全书当中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新的观察。譬如书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理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它的社会形态进行了深刻的探索。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景治认为,该成果观点突出,论述严谨,符合学术的规范性,是高水平、有创新性的学术专著,是“科社与共运”研究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著作在比较中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开阔,特色鲜明,比通常叙述性、介绍性的论著更富有学术性。其中上篇通过历史的纵向的比较研究,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由此突出中国特色的优势、特点和贡献,提供了完整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脉络,也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上的定位,由此,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上所具有的里程碑意义。
此外,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光明、中央党校社科部教授胡振良,广东省委党校科社部教授杨丹娜,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包心鉴,山东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李述森,山东省委党校科社部主任宋协娜、山东省委党校教授张传鹤等学者从学术创新性、研究前沿性等方面肯定该成果的学术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