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拓拇刀让放疗更加精准

发布时间:2018-06-21 05:35:05 发布来源:当代健康报 2018年4月19日 作者:姜菲菲 于莉娟


  

◎记者 姜菲菲 通讯员 于莉娟
  随着老龄化,城镇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癌症成为我国目前死亡率最高的病种之一。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每分钟约7人确诊患癌,到85岁,一个人患癌风险36%。中国新发癌症病例占世界的1/4。预计到2020年,中国每年的癌症死亡总数将达300万左右,患病总数将达660万。可见,肿瘤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和治疗。
  癌症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伤痛,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医学的发展,肿瘤的治疗方式逐渐增多,治疗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作为肿瘤治疗的三大主要手段之一,放疗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据统计,有超过70%的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放疗科主任程玉峰教授告诉记者,放疗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TomoTherapy(简称TOMO)——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的出现,为无数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
■齐鲁医院引进光子治疗领域先进治疗系统——TOMO
  放射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将射线集中到病变区,杀灭肿瘤细胞,而周围正常组织或器官尽量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传统放疗技术(即两野、四野等常规对穿照射技术)在根治肿瘤的同时,也给正常组织和器官带来永久性损伤,甚至以牺牲一些重要器官为代价。
  程教授告诉记者,齐鲁医院引进的TomoTherapy(简称TOMO)——螺旋断层放疗系统,是目前光子治疗领域先进的治疗系统之一,它结合CT和加速器的功能,产生了优异的剂量调制能力,在肿瘤的剂量分布(适形度和均匀度)和正常组织的保护上超越传统的加速器。螺旋断层自适应放疗机可以像螺旋CT扫描那样,一次摆位可治疗的长度达160cm,横断面(直径)最大可达60cm,所以可以对多处病灶、大体积或长形肿瘤实施调强放疗,而无须进行多野衔接。
  从 影 像 引 导 放 疗(IGRT)的观点来看,螺旋断层自适应放疗机的CT扫描功能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台CT机,而且成像和治疗采用同一放射源—兆伏级X射线,无需担忧成像中心与治疗中心的偏差问题,可以在每次治疗前进行极低剂量的CT扫描,验证病人的摆位精度。
  另外,由于螺旋断层自适应放疗系统的CT影像和传统的CT影像本质一样,其CT值与电子密度之间呈精确的线性关系,因而可以用来做准确的剂量计算,并对实际照射剂量和计划剂量进行定量分析,及时修改放疗计划。这又使得螺旋断层自适应放疗走进 了 剂 量 引 导 放 疗(DGRT)或自适应放疗(ART)的新境界,提高治疗剂量准确性和疗效,减少复发和反复治疗的负担。
■TOMO对全身各部位肿瘤及特殊肿瘤照射优势明显
  程教授表示,螺旋断层自适应放疗系统对全身各个部位的肿瘤以及各种特殊肿瘤的照射优势明显,覆盖除肠腔肿瘤以外的所有肿瘤。
  在临床应用中,螺旋断层自适应放疗的优势突出体现在:
  解剖结构复杂的肿瘤如临近重要器官肿瘤的首程放疗(如鼻咽癌等头颈部肿瘤)或肿瘤复发后的再程放疗;解剖结构特殊的肿瘤,如双侧乳腺癌、胸膜间皮瘤的放疗及头皮恶性肿瘤的全头皮放疗;长度与范围较大的肿瘤,如全中枢神经系统(全脑及脊髓)放疗,全骨髓放疗 (TMI) 全淋巴放疗(TLI),大范围的腹-盆腔放疗;多发病灶肿瘤,如对颅内多发转移瘤的放疗,可一次完成治疗,无需因更换靶点而中断放疗,同时也避免了三维适形放疗由于照射野过少导致剂量重叠而造成的“热点”。■TOMO已用于治疗国内所有符合放疗适应症的肿瘤
  程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在国内,TOMO已用于治疗所有符合放疗适应症的肿瘤病种。
  国内癌情的一大特点是发现时通常已是中晚期,TOMO的独特设计恰恰适合以多发转移、大范围为特征的中晚期癌症治疗。
  TOMO治疗大范围、多发转移肿瘤的能力是传统加速器无法比拟的,从而在临床上突破了传统加速器的诸多限制,明显提高医院放疗的水平和能力,改善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
■医者德为先 好医生不仅仅会治病
  “做事先做人,医者德为先。对一个医生来说,医德、医风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有多大能力,对待患者始终要保持足够的善心、耐心。”程教授告诉记者,医生一个微笑、一份关怀都是对患者莫大的精神支持和鼓励,这会给予他们继续同病魔抗争下去的勇气。
  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除了足够的善心、耐心,还要具备足够的临床能力和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在临床工作中,诊断和治疗同样重要,特别是疑难病症,需要很强的诊断能力。病人的病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患者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这需要医生不断地总结经验、尝试新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医疗工作是需要延续的,一些好的诊疗方法,如果后继无人,那将是天大的损失。所以作为临床医生,不仅要诊治水平高,而且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能够指导年轻医师迅速成长,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并保持传承和发扬光大。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研究生教育,都是很好的教学方式。
  一名优秀的医生,特别是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不仅能够治病、做好教学传承,还要进行临床研究,让疑难病症不再疑难,难治的病变得好治,这是医生提升自己的一种方式。在临床工作中,如果遇到新的病症,就要去不断地去探索、梳理、归纳、总结,提炼出来的即是精华,这些精华可能是一个新的想法,从而引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也可能是之前某个问题的答案。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是改善肿瘤患者预后、攻克肿瘤的必经之路。
  此外,在临床工作中,团队合作非常重要。区别于过去的“各人自扫门前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多学科诊疗团队(MDT)把患者看做一个整体,各科室协同作战,能够制定对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案,提供个体化治疗。与此同时,每个学科又有自己的小团队,比如说放疗科,是由医生、护士、物理师、工程师、技术员、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组成的治疗团队,从明确诊断到治疗方案的确定、再到实施放射治疗以及放疗以后的相关治疗,都需要每个人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优质服务。专家简介
  程玉峰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放疗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放射肿瘤学博士后,山东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山东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放疗科医师分会首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疗科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委等。
  擅长食管癌、肺癌等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获齐鲁医院新技术一等奖、疑难危重病例抢救成功二等奖等多项奖励。曾赴美国、澳大利亚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获全国十大口碑医生、山东省卫生系统服务标兵、齐鲁医院首届十佳医师等荣誉称号。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