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为纪念山东大学考古系创立者,著名历史学家、美术理论家、考古学家刘敦愿百年诞辰,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及山东大学博物馆联合主办“刘敦愿百年诞辰纪念特展”。特展于6月24日上午在山东大学博物馆(知新楼A座26楼艺术展厅)开幕。
刘敦愿(1918-1997),湖北汉阳人。一九四四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师从秦宣夫教授学习绘画。后师从丁山先生学习中国古代史和历史文献。毕业后曾在四川省图书馆等单位工作。1947年应聘于山东大学,先后在中文系、历史系执教。1972年在该校创建考古专业(现考古系)。曾任山东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考研室主任、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太平洋历史学会理事、山东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古国史研究会会长,以及中国农史学会、山东历史学会、山东省博物馆学会顾问等职。
刘敦愿先生早年致力于山东地区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对于建立山东早期考古学文化序列有重要贡献。其著作侧重于中国古代史、史前考古学和商周考古学等方面,晚年则专注于美术考古研究,针对史前陶器艺术、商周青铜器、东周与汉代绘画及有关理论问题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刘先生思路开阔,研究中灵活运用"二重证据法"并对之进行积极改进,除重视地下材料与地上材料外,深入发掘图像材料、神话传说、野史等资料用于具体研究。
曾发表过《龙山文化若干问题质疑》、《论(山东)龙山文化陶器的技术和艺术》,《考古学与古代艺术研究》、《商周文字、纹样与绘画的关系》、《中国早期的雕塑艺术及其特点》、《马王堆西汉帛画中的若干神话问题》等多篇重要论文。
刘敦愿生平生活:
立身治學遊四方
書香世家
刘敦愿出身书香世家。曾祖刘传莹为晚清举人、国子监翰林学正、经学家。入传于《清史稿》,与曾国藩同朝为臣,百年之后曾国藩为其作墓志铭,方宗诚为其做传。刘敦愿父亲刘人劭,是民国时期铁路高级职员。青年时期因成绩优异,被派往越南法属医学院研读医学,精通法语、英语、日语和俄语。
負笈南北
刘敦愿少年时,求学于铁道部所属的重点学校---河南郑州扶轮中学。知行合一,在动荡的年代里,扶轮中学组织的研学旅行,为少年刘敦愿创造了开拓视野的机会。1937年的南京之行,参观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其中的安阳甲骨文等展品令他豁然开朗,对他的学术研究道路产生决定性影响。
有志於學
青年时代的刘敦愿执着主见,立志研学艺术绘画。1939年于昆明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洋画。此间受油画家秦宣夫提点,对美术史产生浓厚兴趣。抗战时期刘敦愿常至中央大学,求教于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丁山先生,自此渐入毕生挚爱考古学殿堂。
齊家定計展鴻圖
恩愛有家
1947年4月,刘敦愿在四川与世交之家的才女张敏君喜结连理。婚后夫妻二人恩爱有加,育有刘善沂、刘铭、刘虎和刘陶。父慈子孝,家庭和美,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1958年,刘敦愿从诸城考察归来,将自己初生的幼子名之以“陶”,来庆祝自己的考古新收获,也寄托他对考古事业的无限期待与热爱。
篳路藍縷
1947年,勤奋治学的刘敦愿经丁山先生举荐、蒙文通先生资助,至山东大学任教。这是刘敦愿一生重要的转折,自此他便将一生献给了山东大学。
1972年,刘敦愿在山东大学创立考古专业。在师资、教学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组织教学力量、规划专业课程,为学科开基立业做出重大贡献。
千古文章
1997年1月15日,刘敦愿仙逝。晚年的刘敦愿虽病厄缠身,但仍未放弃对学术的追求,完成了大量著述。根据先生遗嘱,其毕生藏书尽数捐献于山东大学考古系,寄托了他对后来者的期待。
聞博嗜廣多相知
墨趣書香
刘敦愿自幼颇具艺术天赋,常与书香墨趣相伴相知。所遗留的少量油画和水彩作品充满了文人意趣,印证其艺术功底,亦与秦宣夫等艺术家的影响有关。在刘敦愿学术研究文稿中,大量考古图绘皆为本人手绘,也反映出他在绘画艺术方面的深厚功力。先生晚年偶涉书法,但不以之名世,所作随手散去,成为友朋与弟子们的珍藏。刘敦愿对艺术的追求,更多地表现在对中国古代艺术研究的毕生探求中。
勝友如雲
刘敦愿学养深厚,探讨学问时从不藏私,皆是倾囊而论。兼之人品贵重,待人温厚友善、不矜不伐,因而胜友如云,仰慕者众。
刘敦愿学术育人 溯古求源
——美术考古与治学
厚積薄發
刘敦愿早年打下扎实的美术史与古代史功底,为其从事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他将采集的考古资料与史料文献结合进行研究,总结出新的、颇具美术考古研究特色的学术观点,相关笔记汇集成册,成为后学研究的重要依傍。
用勤於學
刘敦愿始终对学术抱有一颗热忱之心。大半生笔耕不辍,奔波于田野考古工地及研究机构探讨交流。直至晚年疾病缠身亦坚持写作,未曾懈怠。刘敦愿不仅在中国古代史、史前考古学、商周考古学等方面有重要贡献,在美术考古领域有开创之功,其研究领域还涉及古代神话、古代民俗、民间美术和科技史等诸多方面。
砥礪奮進——建立考古学系
1947年,刘敦愿来山东大学任教。1954年,于历史系开设考古学通论课程。1972年,刘敦愿在山东大学创建考古学专业(现考古系),并为其早期发展,四处奔波,呕心沥血。山东大学考古专业方得以延续至今,并不断发展壮大。
言傳身教
刘敦愿重视古代史与考古学的教学工作,奖掖后进,勤奋著述。曾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考古学通论》、《原始社会史》、《中国古代史》、《历史文选》、《新石器时代考古》、《商周考古》、《中国考古学史》、《中国青铜器艺术研究》、《山东古代历史地理》等课程,并编写了《中国考古学史》等教材,成为本学科重要的必读书籍。
櫛風沐雨
刘敦愿重视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执着探索,组织并带领师生进行海岱地区考古遗址调查。为日后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与山东龙山文化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澤惠後學
出于考古专业长期研究和教学发展的需要,刘敦愿十分重视专业资料室、文物陈列室的建设,并得到了沈从文等学者的大力协助。刘敦愿仙逝后,其家中藏书,全部捐献给山东大学考古资料室。
百年樹人——育人成就
桃李芬芳
刘敦愿不仅学术成就颇高,教育事业也是硕果累累。刘敦愿的育人生涯中,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当代考古学和美术考古等领域的中流砥柱。
春風化雨
除了严谨的学问,刘敦愿还给学生们带来了生活上的照顾与陪伴,常节俭家用以救济贫困学子。除了本专业的学生,其他专业或是校外学生前来问道,刘敦愿亦给与关照,不吝赐教。在刘敦愿教学岁月中,与先生一起洗刷陶片、讨论学问、在先生家里吃饭聊天仍是不少学生的美好回忆。
刘敦愿开拓了美术考古领域的新篇章。在其他考古、历史学科研究领域,涉猎广泛。更可敬的是他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在考古领域和美术考古领域均有着出色贡献,他的事业后继有人,若先生有知,亦应无憾矣。
学生们为了纪念刘敦愿,在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举办刘敦愿百年诞辰纪念特展。本次展览由2016级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全体师生共同完成。在“博物馆陈列设计”课程中,学习策划和布展实践,展览凝聚了他们对先生的崇敬与热爱。展览系统诠释了刘敦愿生平与学术成就。展品丰富,有许多是首次公开展出,欢迎广大师生莅临参观,在展览中领略先生的大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