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东大学主办、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承办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40年经验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与会学者立足我国在农业农村、经济金融、国有企业、服务业等领域推进的改革实践,从新时代历史方位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验与成就。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认为,40年农村改革历程先后经历了探索突破、乡城互动、全面推进、城乡统筹以及当前全面深化五个历史阶段。经过40年的农村改革实践,实现了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就,不仅带来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变化,而且有力地支持了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宋洪远总结认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在于,始终坚持巩固和完善农业基础地位,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始终坚持保障农民基本权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国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始终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使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始终坚持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全方位的改革与发展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总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时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终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通过发挥政府导向的作用,使大量经济资源特别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部门,处于政府直接管理之下,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
在中央财经大学原校长王广谦看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通过国有经济改革提高其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同时鼓励非国有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央政府的强力指导和调控在改革和发展中始终起着关键的作用,并且不断调整其政策和调控的手段,保证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认为,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外宏观政策有所差异,目标更加广泛,更重视财政政策,调控涉及部门多。我国财政政策内在实质更广,调控工具更加多样。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表示,改革开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中国的现状,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时代背景是契合的。我们先在局部领域或者地区进行试点,通过实践积累足够的经验后,再根据实际效果和社会需要不断深化和扩大改革开放范围,避免对国内产业造成过大冲击,降低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