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三千里路走亲戚 越走人越亲

发布时间:2018-07-03 04:05:47 发布来源:生活日报 2018年7月3日 作者:董昊骞
  徐广润为少数民族患者查房。
  谈到新疆,徐广润说,就像歌里唱得那样,“我说你会爱上她!”

  夏至已过,小暑未至。6月的乌鲁木齐刚刚进入夏季,窗外的微风还裹着丝丝凉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诊室里,徐广润抬起左手轻拭了一下额头细密的汗珠,一边飞快书写着病情诊断,一边对新疆“老乡”说:“你这个病没什么大碍,只要认真按照医生的方法进行治疗,很快就能痊愈!”
  此时,屋内钟表的时针已经指向了“14时”,还有3位患者在排队等待徐大夫。
  徐广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奔赴祖国地域最为广阔的省份已经快11个月了。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第九批援疆干部中的一员,他对于“援疆”一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告别之际 儿子在他肩膀上轻轻拍了两下
  2017年7月,济南。
  准备前往北京集合,然后奔赴新疆的徐广润和家人道别之际,比他个头还高些的儿子在他肩膀上轻轻拍了两下。
  平时,徐广润和儿子之间感情深厚。当时,距离儿子高考仅剩一年半,正是备战高考最关键的时期。儿子的这一举动,仿佛在说:“爸爸,你安心去吧,不用为我担心。”
  而且,他接到援疆任务不久,70多岁的岳母查出了肺癌晚期;还有,因为脑血管疾病,92岁的老母亲长期偏瘫在家;妻子也是齐鲁医院医生,在血液净化器官移植中心,平时经常加班到深夜……纵然心有千千结,徐广润依然做出了援疆的决定。
  先贤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同事夸:思想有境界,肩上有担当。而临别之时儿子在他肩头哥们似的拍打,更让徐广润心中宽慰,期待踏上了全新的旅程。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一草一木皆是景!这是徐广润对新疆的印象,“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淋漓尽致得展现了大美新疆。”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新疆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高。根据国家部署,2017年7月,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的500多名第九批援疆干部对口支援新疆。
  “这是我第一次到新疆。”徐广润坦言,在踏入新疆之前,他也曾因为维稳问题有过担心。抵达新疆当天下午,自治区主要负责同志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为这批援疆干部详细介绍了新疆的情况。
  “我的亲身感受是现在新疆治安状况非常好,我们这些援疆人员都觉得很安全。”徐广润说,自己很清楚此次任务责任重大,“相当于在祖国的大西北站岗放哨。这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经历,无上荣光。”
 又见面了  阿不力克木给他一个大大拥抱
  走进新疆已近11个月,徐广润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名援疆人员的力量很有限,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将为新疆发展汇聚爱与温度。所以,平常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除了日常坐诊、查房、从专业角度为当地百姓解决疑难杂症外,作为此次援疆医疗团队队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徐广润还主动搞讲座、走基层、做义诊、强科普,并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以及两个医院神经内科之间,构建了一个学术交流和业务往来的平台,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如今,徐广润每周除了一天门诊、一天疑难病例讨论、三天上午为疑难病例查房、下午教学培训等常规工作外,还承担着下乡“结亲”、义诊、讲座等活动。
  “快!让他侧过身来!”徐广润大声喊着,大步跑上前去。下乡“走亲戚”刚到第二天,他就赶上一位新疆老乡突发癫痫,口吐白沫,浑身抽搐。徐广润迅速将老乡的身子侧过来,为其清理呼吸道……两三分钟内就控制住了这位老乡的病情。
  从乌鲁木齐到加依纳古特村,乘坐火车单程也要24个小时。
  2017年12月26日,徐广润又一次来到加依纳古特村串门,不仅带去了医药和生活用品,还给孩子们准备了学习用品和衣服。“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61岁的维吾尔族村民阿不力克木搂着徐广润的脖子,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两人首次见面后就互留了联系方式,平时常通电话。“从山东来的‘亲戚’为我们付出很多,大家非常喜欢他。”阿不力克木说,“可惜徐教授还有其他工作,每次只能在这里待5天。”
  在阿不力克木看来,这位山东亲戚没有架子,每次来了与大伙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是好朋友、好亲戚。他说,以前他知道的世界就那么大,徐教授给他们介绍了新疆之外的祖国面貌、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张。“要让孩子好好读书,以后走出阔什塔格乡,去看一看我们国家的每个角落。”
  回想每次告别的不舍,徐广润深情地说:“来到新疆就是新疆人,大家在这里不分彼此,都是一家人!”
 皮山设站 县医院院长连称没想到
  “这次援疆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徐广润坦言曾担心参与援疆工作可能会耽误自己专业的提高,但沉下心来扎根新疆以后,却发现在这里同样可以提高业务水平。
  由于身处牧区,当地百姓喜食牛羊肉,一些遗传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比较多,像结核病、布氏杆菌病也远远高于内地。在治疗这些疾病的过程中,他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申请了山东省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发表了2篇SCI文章,形成了更为系统的专业学识。
  徐广润说,能够帮助到新疆患者是他莫大的幸福,但只是简单救治在自治区人民医院这样省级医院里碰到的有限患者,又让他心有不甘。而且,地域广阔的新疆基层医疗建设还比较落后,“略有疑难的病症立马转至自治区人民医院,相比于内地,这里的基层医疗短板更短,解决疑难病例的能力十分有限。”于是,他向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相关领导主动提出“援中援”,即不但援助自治区人民医院,还定点援助自治区人民医院下一级的医院,加强对基层的援助。
  “虽然我是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援疆干部,但不能只对来自治区人民医院看病的患者负责。”徐广润加重了语气说。皮山县人民医院是自治区人民医院帮扶的分院,他提出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定期定点到皮山县人民医院进行援助,并辐射到周围的和田地区。
  徐广润认为,提出到基层去不是句漂亮话,那里的百姓真的需要更好的医疗服务;作为头顶“援疆”二字的医生,更是义不容辞。
  “感谢徐教授提出的深层援助建议,更感谢他不怕苦不怕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健康新疆所作出的贡献。”皮山县人民医院院长胡延孟由衷点赞,“皮山距离乌鲁木齐很远,大概1700多公里,而且当地条件艰苦。说实话,我真没想到徐教授会有此提议,这根本不是他必须完成的工作……”
  根据徐广润的建议,自治区人民医院决定在皮山县人民医院建立“援疆医生工作站”,落地开展“援中援”。
  面对胡院长的夸赞,徐广润腼腆一笑说:“援疆不是只喊个口号,不是只在这里待够一年半载就走人了,而是要把工作做到实处,尤其是我们技术援疆的人员,扎根、开花、结果很重要。”
 雪大路远 他们内心的情感越来越新疆
  援疆,落实到行动上意味着更多的付出。
  新疆的冬天很长,很冷,徐广润经常要冒着鹅毛大雪送医送药;新疆的路很长,很远,一直延伸到天际,徐广润经常在义诊路上走着走着却发现没有路了;新疆的乡下生活环境远比内地恶劣,蚊虫叮咬和皮肤病一直陪伴着徐广润和他的同事们……
  每次去加依纳古特村,坐了24小时的火车后还要再坐汽车,全程都是土路,非常颠簸。很多时候,徐广润被颠得直想吐,下车时常常脸色苍白。和维吾尔族老乡结亲戚,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在适应旱厕以及跳蚤等蚊虫叮咬的过程中,徐广润和他的同事们内心的情感也越来越新疆。
  “得感谢新疆同事、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徐广润说,“要特别感谢齐鲁医院的各位领导,他们非常关注、关心我在新疆的工作情况,提供了很多帮助来解决实际问题。”
  困难从来不是被无缘无故克服的。齐鲁医院的同事对徐广润的评价两个字:投入!不管做啥事情,他都聚精会神,乐于劳神费力。
  徐广润对自己的评价是:“我不是学霸,只是从未放弃努力。”1994年面临研究生选择专业时,当时觉得青岛医学院的神经内科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且老师一句“神经内科就像侦探破案一样”激发了他的兴趣,徐广润选择了神经内科专业。
  一路走来,徐广润从未放弃努力。从医二十多年来,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医术多么好,他说自己只是努力做好一名医生。
  至于这一次援疆,他同样一再表示自己并没有做多少工作,只是努力为新疆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收获还是挺大的。”徐广润开心一笑说,“已经成功减重快20斤了!还认识了很多朋友,同事、患者、‘亲戚’……我们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盛唐时期,西出阳关的诗人记录下雄浑与豪迈,也令那份家国情怀绵延至今。如今,徐广润面对戈壁长天,每每壮怀激烈。“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他说,就像歌里唱得那样,“我说你会爱上她!”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