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暑期实践走进齐河

发布时间:2018-08-07 02:26:12 发布来源:齐鲁壹点 作者:许建立

7月下旬,山东大学硕博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从济南出发前往德州,秉承“服务山东·山大方案”的宗旨,由来自不同专业的70位硕士生和博士生,形成7支交叉学科团队,来到德州市齐河县展开实地调研。

尝试电动汽车

发现农村文化的“乡愁”

山东大学硕博团“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探究”小分队便探访了全国唯一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城、新兴产业装备制造城——齐河县。

在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参访的过程中,成员们有机会率先“尝鲜”了一把新能源汽车的驾驶滋味。虽然队员们所学专业各不相同,但大家始终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将所学知识加以转化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团队中理工科同学们更多地从技术方面切入,总结经验,规划前景,而法学院的同学们则更多地从行业奖惩机制的制定,新能源公司股权的合理架构方面去思考。

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齐河县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小分队在参观了 “五化”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的表白寺西小刘村、依靠观光农场发家致富的安头乡的塚子张村、产业化高度开发的祝阿镇古城苑社区,对齐河县乡村振兴的现状和走向有了大致了解。

如果说经济发展是基础,那么文化传承就是灵魂。在祝阿镇的古城苑社区,当地乡政府为了留住“乡愁”,成立了民俗馆以传承原有的习俗文化。同时,移风易俗工作已有了重要成效。从环境方面来看,乡村的环境整治工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调研团队成员张雨婷切身经历实地调研后感慨道:“这些乡村的街道非常整洁,当地乡政府在公共区域的卫生整治工作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调研发现,虽然相关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其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尤为突出的问题是人才流失、人才引进力度不够。

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发展农村须热爱土地

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文化研究团队也在以“一河、一陶、一贤人”为名片的齐河县开启了探寻传统文化现代化走向的旅途。

到达齐河县后,团队参访了齐河文化领域各部门,搜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在齐河县文化馆曲艺部,团队成员有机会领略了一番“锯乐”风采。演奏者翟峰老师不仅继承并学习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更创新性地融入了武术大刀。

此外,作为齐河两大文化符号之一的黑陶也令团队成员震撼不已。但另一方面,团队成员也了解到,在实际生活中,齐河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对黑陶并不了解。而这也反映了当代部分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年轻一代对此关注不够。对此,队长孙剑豪结合自己在无锡了解到的“惠山泥人”的产业化思路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齐河县也可以借鉴无锡的经验,把黑陶加以产业化。”

而齐河尼山书院的设立更是得到山东大学的技术和师资支持,尼山书院是齐河县弘扬国学文化的重要平台,目前开展了经典诵读、礼乐教化等活动,而 “新六艺”公益教育更是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孙剑豪认为,现代性转化能让传统六艺更好地传承发展。

从济南出发前,有两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团队成员:传统文化究竟应该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只用新形式、新技术套用文化内容这是合理的吗?经过实际的走访,大家发现,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关键并不在于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形式创新,而在于提升人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让文化真正融入人民的生活方式中,将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精神的部分予以弘扬,在保持其精神内核的前提下,将合理部分予以继承和适度创新,摒弃其糟粕。

这次调研的总负责人宫世杰感慨道:“参观了许多企业和村镇后,越来越能感觉到我们做的事情是有意义、有价值的。齐河当地的相关负责人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让我们感到感谢的同时,也感觉到了身上的责任。在调研过程中,有位企业家告诉我们,在土地上办好农业企业是很难的,一定是对这片土地有情怀的人才能一直坚持下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许建立)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