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南8月18日电 (孙宏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赵树凯18日在济南召开的山东大学乡村振兴高端论坛上表示,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其关键是人的振兴,应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赵树凯表示,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其关键是人的振兴,应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孙宏瑗 摄 在当天的论坛上,研究三农问题、农村问题治理、乡村文化建设等经济、文化领域的专家,齐聚山东济南,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改,才有出路;闯,才有活路。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如何对待农民的问题。”赵树凯认为,乡村振兴要面向农村,支持农民。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山东大学讲席教授黄少安说,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主产是农业。乡村振兴实施以来,农民的主动性不够。“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的振兴,农民自己要动起来。”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山东大学讲席教授黄少安认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主产是农业,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的振兴。 孙宏瑗 摄 “实现乡村振兴的途径是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周应恒认为,中国的三产融合具有巨大潜力。“政府的主导作用很重要,不能缺位,但也不能包办一切。”三产融合要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为基础,以提高农民分享比例为目的。”
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创新民俗,重建乡村生活,实现了村景合一、全民参与。在介绍该村乡村振兴模式时,中国乡村振兴袁家村课题组负责人宰建伟说,袁家村以产业化模式对村民进行再组织,以合作化模式对利益再分配,把村民培养成了经济主体。
乡村振兴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好乡村治理问题,管理城市的思维不一定适用于农村,发展工业的方式不一定适用于发展农业。“不要大规模撤并村庄,应尽可能保留村庄的自然状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春光说,完善乡村治理体制,要有规则意识、法律意识,充分尊重其发展规律。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鸣认为,应将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以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
与会专家还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建设创新与共享”“乡村振兴战略的文明视角”“齐鲁农耕文明与乡村振兴”“儒学教化体系重建与乡村振兴”等主题进行了研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