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莫言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18-09-06 20:22:07 发布来源:大众网 作者:张艳

  2018年9月6日讯(记者 张艳)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此后的五年中,国内文学界对莫言的研究形成了一轮新的高潮。为及时总结研究经验、有效开拓研究空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课题组于6日上午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召开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主题为“莫言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项目组首席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张志忠教授、山东大学贺立华教授、山东大学丛新强教授、山东大学宁明教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翟瑞青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王西强副教授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对自己在莫言相关研究课题中取得的进展和困惑进行了汇报和交流。丛新强谈到了张炜、莫言这两位最具特色的山东作家之间的共通和区别,他们都深受齐文化的影响,却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写作风格,这种文化现象有趣又值得探讨。同时,他也谈及了文学研究中的“学术生长点”,认为在文学研究中,形成自己的专长领域,不断寻找新的角度深耕,不断激发自己在这一领域研究中的生长点,才能保持在研究工作中的“常见常新”。程春梅在自己对文学作品中女性群体、家庭伦理等研究的基础上,更关注了莫言作品中对家庭观念的变化。她提到莫言的新作《等待摩西》,其女主人公最终得偿所愿的幸福等待,表现出了莫言对家庭这个概念的回归和认同。王西强谈到了自己对莫言研究学术史的关注和梳理,对自己在相关资料收集方面所做的工作做了汇报。张相宽关注了莫言作品中的版本流变问题,而宁明则将研究角度放在了莫言作品的英文译本方面,并就翻译中对原著“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的“语言忠实”谈了自己的见解。翟瑞青则从专业期刊编辑的角度,对学术选题机制谈了自己的看法

  张志忠、贺立华教授同与会学者就各自的研究选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贺立华教授谈道:“做学术研究要站在知识学的角度去看待所有研究对象,包括‘你爱的和不爱的’。”他鼓励学者们在日常描摹式研究的基础上,多做沉淀式研究,多做“学问”。张志忠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提到了莫言研究中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例如莫言作品中对民间价值观的回归,从对“荆轲刺秦”这一行为的批判,到对“余占鳌杀人”这一行为的模糊处理,从《红高粱》中余占鳌式的“有仇必报”,到《故乡人事》里“斗士心态”的化解,这种变化,体现了作者自身的发展,而在作者发展的同时,研究者在成长,社会也在变化。同时他还提及了莫言与王安忆的作品风格差异,一个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批判意识,一个更关注作品发展情节和故事本身的传奇性,这种不同的比较,为学者们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

  “学术无止境,我们做学术研究,应该不断寻求新的角度,有些问题看似千家说尽,可深思之下,依然可以有新的观念来思考作品。”本次研讨会为课题组提供了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交流,切实推进了下一步的莫言研究工作。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