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唱响“相融相通” 追寻多元文化的精神“图腾”

发布时间:2018-10-09 10:34:27 发布来源:联合日报10月9日A1版 作者:宋晓雨

    9月27日下午,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尼山落下帷幕。 两天来,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语言、信仰、教育背景、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齐聚孔子诞生地,围绕着“同命同运、相融相通:文明的交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开展对话和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推动了以儒家文化为重要内容的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共同发展。
对话体现人文关怀
  “与往年相比,第五届尼山论坛是‘高台起飞’。”据尼山论坛理事会副主席、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介绍,本届论坛由原来的民间性、学术性、国际性到现在更加注重政府主导性,并与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相衔接,大大提升了论坛的整体影响力和知名度。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的27个国家和地区的263名专家学者参会,其中海外学者和嘉宾共计91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以及参会学者的广度上,都比前一届有大幅度的提升,是历届论坛中海外学者比例最高、层次最高的一届。”樊丽明说。
  从学术研讨层面而言,本届论坛从多个角度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探讨的内容广泛而且深入。无论是高端对话、主题演讲、分组对话、女性论坛,还是以“一带一路”为切入点的专题对话,都紧紧围绕这一话题进行深入的阐发。
  “这几天,我很高兴地看到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朋友坐在一起充满激情地演讲、全神贯注地聆听。尼山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当面探讨的机会,使书本上的异域文明,通过在座诸位的文章与言行,活生生地呈献在不同文明中的朋友面前。这个难得的机会激励着我们努力将论坛办成世界著名的、永久性的思想文化交流论坛。”樊丽明表示,本届论坛所探讨的问题和嘉宾的演讲,都有着深刻的现实关怀,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文明对话共建未来
  作为尼山论坛的元老,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尼山论坛理事会副主席叶小文发表了他的观点。
  在叶小文看来,中国讲究“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种思维是当今世界所需要的。
  叶小文指出,强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中国人拥有的文化基因就是“和为美”。“‘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走出的一条新路。这5年来,我们和一百多个国家签了协议,对外贸易额超过5万亿美元。连英国历史学家都说,世界旋转的中心正在转移,朝向丝绸之路。这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来自意大利米兰国立大学的戴维·福特教授也认为,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时期,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促进文明相融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文化支撑。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响应联合国世界文明对话倡议,促进世界文明对话交流、合作互鉴、融合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向世界介绍中国智慧、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传播平台。”他说。
  “在不同文明的视野中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涉及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互鉴,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也涉及到不同文明自己怎样更好地评价自己、看待自己。”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经济合作的倡议,更是各个国家不同文明在文化方面、文明之间合作的倡议。
  “无论是文化形态、文明形态或者是宗教形态,一种文明的传播力量不能仅靠几个学者,重要的是靠信奉这种文明的那群人,通过实际的生活方式表现出来,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有穿透力的文明力量。”美国洛杉矶基督教与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灵的观点耐人寻味。
  他认为,文明交流和对话永远不是目的,举办尼山论坛就是要通过不断的对话和交流,在不同的文明当中寻求最大公约数。在这个共同点上形成共同认知的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交往的方式和行为的规范、运作的规则。
  “文化传统代表了民族文化的精神追求,也是民族的生命血脉,是民族的根和魂。”与会学者一致表示,中华传统文化为解决政治冲突、资源耗竭、生态危机等诸多问题,提供了无穷的宝贵资源。解决当今社会面对的问题,我们要立足优秀传统文化之上,促进现代文明的健康发展。
打造世界儒家文化研究中心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思想性是衡量一届学术论坛的关键指标。据了解,论坛共收到学术论文130余篇,加上致辞、高端对话、主题演讲等,共有210余位学者及各界人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此外,作为学术成果之一,山东立足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对以儒家文化为重点的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研究,统筹推进文化典籍系统整理、思想意蕴阐释辨析、时代价值研究阐发与转化创新、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为一体的研究阐发体系。
  “在儒家文化遗产挖掘整理方面,山东大学启动了儒学重大基础研究工程,旨在对历代数以十万计的儒家典籍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据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学典介绍,在儒家文化思想理论研究方面,山东大学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目前,已发表了诸多阶段性成果。《国际儒学发展报告(2012)》《国际儒学发展报告(2013)》已成为国际儒学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
  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打造世界儒家文化研究中心了。山东为加快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出台了《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
  示范区以儒家文化挖掘阐发基地、全国道德礼仪首善之区、国家记忆工程先行区、全国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组织引领国际儒学研究创新中心、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为战略定位,深刻挖掘阐发儒家文明的时代价值,把儒家优秀文化基因与世界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有机结合起来。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具有全球引领力的世界儒家文化研究中心,关键在人才。山东出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深入落实加强儒学人才高地建设的意见,借助泰山学者工程,发挥儒学高端研究平台的作用,面向海内外积极引进和集聚一批儒学研究等高端人才。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本届尼山论坛虽已画上圆满的句号,但人类探索多元文化精神内核的使命不会就此停歇。文明需要交流对话,以实现沟通与交融。如今,人类已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如论坛主题所言,“同命同运,相融相通”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或许,这正是本届论坛留给所有人的最大启示。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