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这样的思政课,学生爱往前排坐

发布时间:2018-10-15 22:48:13 发布来源:齐鲁晚报10月15日 A08版 作者:郭立伟  

    思政课上前排座位一片空白?这在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士海的课上从没有出现过。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唱红歌、诗朗诵、表演情景剧。课程讲到有趣处,张士海还会即兴朗诵经典,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思想者的魅力。他尊重每个学生的智慧,为每个人提供发言的机会,并与他们一一对话、进行思想的碰撞。在这堂思政课上,不少学生找到了未来学术研究的方向,甚至有的学生听他一堂课,便决定师随他继续攻读研究生。


     本报记者 郭立伟     

为不同学院
“私人订制”思政课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10月9日早上,一阵嘹亮的歌声从山东大学理综楼的教室传出来,为清冷的早上带来令人振奋的暖意。歌声是从一堂思政课上传出来的,任课教师是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士海,正在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台上的五名同学唱完后,张士海邀请同学对他们进行了打分,原来这是一个小型的红歌歌唱比赛。
  “唱红歌的过程,需要了解红歌盛行的背景,以及产生的来龙去脉。这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切实的感受,历史也变得亲近起来。”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6级本科生蔡美婷说。
  红歌比赛是张士海对哲社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学院专门打造的课堂模式。张士海介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用的是全国统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教材的精神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这其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张士海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的学生,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具有学院特色的思政课。
  在给经济学院的同学上课时,张士海结合学生经济研究的专长,以“假如我是财政部长”为题,主导一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大讨论,让学生对经济发展问题各抒己见;在给文学院的同学上课时,则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以“假如我是文化部长”为题,让学生对文化发展畅所欲言。还有很多学院,则通过唱红歌、表演情景剧、诗朗诵的方式,还原历史,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山东大学哲社学院2016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党逸倩和她的组员,给大家带来了关于中共革命道路选择的历史剧表演。在表演之前,他们互相商讨,结合史实进行剧本创作。“在多次排练中,我们仿佛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感受着中共党员在面对革命道路选择时那艰难却意义非凡的心路历程。”
他的课堂
学生争着往前排坐
  有趣的不只是形式,还有课堂上的知识。“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张士海慷慨激昂地朗诵完,台下的学生仍用意犹未尽的眼神盯着老师,希望他继续诵读。
  这是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词句,张士海是研究列宁和毛泽东的专家,对于列宁和毛泽东选集中的很多作品,能够大段大段的背诵,在课堂上大量化用,圈了一大批学生粉丝。
  使思想政治理论真正进入学生头脑,在一定意义上说,确实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为什么学生喜欢你的课?”张士海认为很简单,就是通过提出问题与学生“对话”。张士海的课上没有照本宣科,更没有强行说教。学生争先恐后地往教室前排座,这是张士海思政课上的一道奇观。
  “张老师的课堂上,每堂课至少有10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曾经上过张士海思政课的全明威告诉记者,现在全明威跟着张士海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我争取给每个同学两次发言机会,一次展示机会,当然,这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这没有任何问题”是张士海的口头禅,全明威还记得,有一次课堂上进行个人展示,大国外交、一带一路、女性柔性外交、西部大开发的由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主题。张士海一一听完,对每一条思路每一个见解进行点评。
  “这是我的看法,但是说出来供大家去思考……”是张士海的另一个口头禅。“张老师拥有最大的包容性,让我们尽情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从来不告诉我们答案,而是告诉我们道路和方法。”
  “要学习各种思路,就像郭靖练功一样,学习降龙十八掌的同时,还可以练习九阴真经。关键是要学到‘真经’。”张士海一次又一次在课堂上告诫学生。
  很多大学生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用?张士海将其概括为大用、中用和小用。“从小用来讲,就是学知识;从中用来讲,就是学方法;从大用来讲,就是提境界。思政的重要性,往往体现在对大学生认识观念的影响以及对大学生世界观的改变上。”
因为张老师的课
爱上这个专业
  全明威是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的硕士生,大三时候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因为听了张士海的思政课,而爱上了这个专业,并决定继续攻读。“张老师采用的是seminar(研讨小组)的教学方法,张老师的渊博的学识,对经典名著旁征博引,一改我之前对思政课的认识,原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个卷帙浩繁的巨大书库,我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学科产生了敬重的感觉。”全明威回忆起往事,一脸郑重。
  张士海对学术研究的热情,也打动了全明威。尤其是张士海在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在图书馆学习,他的博士论文《“列宁主义观”流变研究》引用了大量英文文献,学术成果广受赞誉,这种学术的高度让全明威敬佩不已。
  所以,当第一次考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以四分之差与复试失之交臂时全明威心痛不已,却也拒绝被调剂到另一所211高校。面临没学可上的情况,全明威经过了短暂的社会工作,却又非常不甘心这样放弃自己热爱的专业,全明威将自己的情况以短信形式告知了张士海。
  “张老师以父辈的关心第一时间给我回电话,并悉心开解。经过这些波折后,我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一心一意考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也更加希望成为张老师的学生。”全明威告诉记者。在今年,全明威终于如愿。
  全明威觉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他愿意读、喜欢读这类文章,从未觉得枯燥。“需要沉下心来,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
  思政课上前排座位一片空白?这在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士海的课上从没有出现过。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唱红歌、诗朗诵、表演情景剧。课程讲到有趣处,张士海还会即兴朗诵经典,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思想者的魅力。他尊重每个学生的智慧,为每个人提供发言的机会,并与他们一一对话、进行思想的碰撞。在这堂思政课上,不少学生找到了未来学术研究的方向,甚至有的学生听他一堂课,便决定师随他继续攻读研究生。

    我的 思政课老师
    张士海在授课。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