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23点59分,刘雨乔坐在床上,两手抱着手机,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一分钟后,她如愿以偿地“秒杀”到了相中已久的运动鞋,高兴不已。近年来,“双十一”一直是网购爱好者的“萌宠”,大学生参与“双十一”购物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11月11日当天,记者在我市随机采访了100位大学生,其中有74位表示参与了此次“双十一”网购,而衣帽服饰、零食、生活用品则成为了他们网购的热选物品。
超七成大学生参与“双十一”购物原因多为促销折扣多
“前两天我还在网上看中一件羽绒服,‘双十一’直接降价了400元,加上满减折扣,真的是太划算了。”齐鲁师范学院的大二学生刘雨乔认为,在如此大的折扣下,大家“双十一”的购买欲望肯定会有显著提高。“就我而言,从一个月前就在期待这一天了,在购物车里屯了好多物品,等待购买。” 刘雨乔说,自己在网上购物的原则主要是实惠。“网上有各类打折物品,我觉得衣帽服饰的折扣应该是最大的,所以我总是选择在‘双十一’的时候尽量多去买那些折扣大的衣服,像这次我就买了3件上衣和两条裤子。” 山东大学大三学生王宇虽然是一位男生,但他购物的能力可一点不比女生差。“今年‘双十一’我买了大约十几件物品,主要是衣服、生活用品和喜欢的卡通手办。”王宇告诉记者,在“双十一”前的几天,在学校食堂就已能听到一些同学在聊自己的“购物车”,“现在不论是男生女生,因为便捷,都愿意在网上购买商品。” “双十一”当天,记者走访我市多所高校,并随机采访了100位大学生,其中有74位学生表示参与了此次“双十一”网购。而通过了解,大学生们之所以选择在这一天网购,主要是因为“双十一”有促销活动、折扣多。此外,也有少部分学生表示,“是因为看着同学们都买,所以自己也就买了”。网购费用主要来自生活费少部分学生使用网络借贷 据调查,在参与网购的74位大学生中,有51位学生的月均生活费为1000-1500元,1500元以上的仅有11人。那么,“双十一”网购的费用来源于何处呢?对此,学生们给出的答案是:主要来源于“父母给的生活费”,其次为“从生活费里省下的钱”和“自己兼职所得”,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使用花呗、白条等网络借贷进行消费。 山东艺术学院大二学生王晓娟告诉记者,她每月的生活费为1400元,均来自于父母,因为平时买的东西不是很多,所以可以支撑自己的正常花销。“今年‘双十一’我买了几套化妆品,花去600元左右,剩下的留做生活费和其它开销,应该勉强还够用。”和王晓娟不同,山东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孙光海的网购费用主要来自他课余时间兼职所得,“自己挣的钱花得放心,我一般不会使用‘花呗’等网络借贷,总感觉不是很稳妥。” 据媒体报道,“双十一”当天,某电商平台用2分05秒创造
了100亿的交易额,那么大学生们贡献了其中的多少呢?在74位参与网购的学生中,有近五成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其网购消费为100-500元,有三成大学生为500- 1000元,有两成表示在1000元以上。“之前我在网上为自己购置了一个300多元的保温杯,可后来又看到了其他心仪的东西,考虑到开支,最后还是没有买。”孙光海告诉记者,为了避免购物超出预算,他通常会把需要买的东西事先列好清单,然后再去找相应的物品进行购买,这样既不给自己增加经济负担,也不浪费钱。而在“双十一”网购消费后,多数受访大学生表示“实际消费并没有超过预算”。大学生要树立正确消费观网购还需量力而行
虽然目前高校大学生“双十一”消费总体趋于理性,但记者了解到,还是有一些学生出现了不理智消费的情况。“我一个月生活费是1600元,这次‘双十一’我买了两件大衣和一些零食,花了1400多元,看来又要问家里要钱了,不然只有‘吃土’。”位于长清区的某高校学生黄琪称,不仅自己,同宿舍的两位女士也买了1000多元的衣服,“有时候真想‘剁手’,但实在是忍不住,看什么都想买。” 据了解,在参加“双十一”购物的多数大学生中,男女生网购的产品种类各有不同,女生喜欢购买服饰、化妆品,男生大多偏爱电子产品及运动用品。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男生的购物欲望已逐渐变得不逊色于女生。 对此,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表示,大学生正常消费购物本无异议,但在消费前,学生们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分辨能力,尤其是类似“双十一”的活动,购物虽然会有折扣,但也要充分认识到,购买多余或使用频率不高的物品,再便宜也是浪费的道理。 “大学生作为一个青年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状况、模式,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还会影响到自身家庭的生活水平。此外,一些同龄人就此互相学习、效仿,也会影响其消费潮流的走向。”王忠武表示,现在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依靠家里给的生活费来维持正常交际、生活,所以在消费前,一定要认真思考,积极努力完善自身消费结构,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消费风气,做到科学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