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血液科细胞采集室,刚过33岁生日的郭坦完成了济南第6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他也成为山东大学师生员工中的第4例捐献者。其实早在5年前,郭坦就配型成功了,但遗憾没有并未实现捐献,这一次,他终于圆了缺憾。
1985年的郭坦是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山大广播电视台的一名员工,2005年,刚上大一的他第一次尝试无偿献血,并一直坚持到现在。
2012年,他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过了一年就接到红十字会配型成功的通知,并做了高分辨检测。
“那之后就没了下文,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捐成还挺失落的,觉得有点遗憾。”郭坦说,后来他才知道,没能捐献不一定是他的原因,也可能是受捐者身体、经济等各方面因素造成的,他这才有些释然。

时光飞逝,转眼5年多过去了,今年8月,郭坦再次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这次不要再错过。”郭坦从小就有当英雄的梦想,他觉得这是又给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他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项光荣的“使命”。
临近捐献时,他才告诉家人,妻子李慧觉得有些意外之余,更多的是担心他的身体。可郭坦一句话,“这是救一条命啊!”让她打消了疑虑,转而默默的支持。12日采集造血干细胞时,李慧也带着儿子来一起给郭坦加油。
“我想给孩子做个榜样,从小就培养他乐于助人的品格。”由于造血干细胞捐献须遵循“双盲”原则,郭坦只知道受捐者是名29岁的男性。他在给受捐者写的信中说道:我一直是个运气还不错的人,相信我的好运一定会传递给你,让我们血脉相连、守望相助。
郭坦小时候的“英雄梦”,还化作了默默支持公益事业的行动。除了无偿献血和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他还发起成立了一个车友会道路救援队,成员遍布全省,每年都会参与若干起道路救援。
近几年,郭坦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还每年都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2016年12月,他们为青海贫困地区捐赠衣物;2017年4月“世界地球日”上,他们组织“携手蜗牛去散步”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游园活动;2017年11,他们又为大凉山贫困地区捐赠衣物……这样的活动相隔不长时间就会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