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周边形势学术研讨会聚焦周边外交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8-12-18 16:44:19 发布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作者:杨艺明

NEM1_20181217_C0223080015_A1762712

2018年,中国周边外交好戏连台,周边环境出现全面向好的积极态势。针对今年周边外交和“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新形势下研究周边问题的方式方法,中国周边形势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与会者认为,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国际形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充满不确定性——世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单边保护主义不断蔓延,现存国际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能在周边外交中全面向好、多点开花实属不易。

中国社科院原国际学部主任、山东大学特聘一级教授张蕴岭建议将周边问题放在“百年大变局”的大视角下来认识,从“三个维度”来评估。首先,把“中国”作为研究周边问题的第一因素,认真分析中国因素引起的诸多变化;其次,围绕第一因素来研究周边邻近国家发生的变化;再次,还要考虑外部因素,比如探索第三方合作等。

外交部亚洲司参赞董书慧表示,今年我国周边外交热点全面缓和、难点得以突破,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全面发展改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周边国家的认同和参与。这些成果的取得与我国开展积极有为的外交工作密不可分。同时也有力证明,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和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没有市场。

《世界知识》杂志社社长罗洁表示,周边问题不仅仅是国际政治问题,更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2018年东北亚和东南亚问题缓和趋势比较明显,

中缅、中越区域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中日第三国合作取得积极进展,这些都能够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些成果来之不易,值得我们思考总结,让好的形势得以延续。

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副院长毕颖达通过回顾朝鲜半岛问题的历史,提出当前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几点建议。一是改善南北关系,这是解决半岛问题必不可少的条件;二是改善朝美关系,这是构建半岛和平的关键所在;三是朝美、朝韩这两对关系的正向、同步发展;四是相关国家政策的可持续性,这是建立信任的基本保障;五是要从东方文化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未来,各方还需保持对话、加强沟通合作,尽早制订和平机制构建的路线图。

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国际政治与经济系李冬新副教授表示,无论政策上还是数据上,中日韩合作都显示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2017年中日韩三国贸易额达到6400亿美元,民间交往也十分密切。2019年是中日韩合作机制建立20周年,这为进一步深化东北亚合作带来了新机遇。

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国际政治与经济系洪静副教授表示,随着全球化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20世纪90年代后,地方政府特别是沿海开放省市政府在对外交流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7年,山东的韩国企业增长到了6000多家,两地人文交流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中央的大力支持,山东省政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讨会由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世界知识》杂志社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承办,主要议题包括“周边政治与安全形势”“中美贸易争端与亚太区域合作”“东北亚地区形势”等。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