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方雷: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历史贡献

发布时间:2018-12-22 21:17:02 发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方雷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一切奋斗,必须在完整回顾与准确评价改革开放历史贡献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新时代历史方位重大转折的道路指向。在广阔的历史视野和宏大的时代背景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奋斗历程分别从国家崛起、民族复兴、后发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四种维度上显示出伟大的历史贡献,即扩大了国家的物质财富规模,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转型,开辟了现代化模式的多元路向,融合和丰富了世界文明。

历史贡献之一:从国家崛起维度看,扩大了物质财富规模

    实现国家崛起是联通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历史主题,两个时期在对同一历史主题的具体回应中有着不同的国家发展路径。改革开放在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传统体制的创新性扬弃中,实现了发展效率的改进,进而成就了物质财富规模的显著扩大,为国家崛起提供了雄厚基础。

    虽然改革开放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不同程度上具有由国家主动投入物质资源参与经济建设的特征,但改革开放超越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国家完全垄断与主导经济过程的管理体制,引入了扩大自由交换以增进资源配置效率的市场机制,为国家和人民群众物质财富的增长创造了发展空间。改革开放还通过一场富有建设性的行政性分权改革,突破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效率低下的路径,为国家和人民群众物质财富的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在继续实现国家物质财富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既要改变体制内部分国有企业的行政性垄断地位,完善市场运作中的体制监控;又要规范权力接近市场时的行为,防止以腐败为形式的权力与资本的非法共谋。

历史贡献之二:从民族复兴维度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与现代社会的深度交融,使中华文明展现出全新的现代形式,进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从运行机制、治理规则与价值理念等方面重新定义了中国社会。

    第一,推动中国社会从封闭分隔向开放联结的全面转型。改革开放不仅将个体从组织的直接支配中释放出来,使个体自由从日常生活的经济内容中逐渐扩散起来,而且要求权力体制改变自身的存在形式与作用方式,将组织对个体的支配转变为规则对个体的调控,进而调和个体自由与体制控制之间的关系,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

    第二,推动中国社会从礼治规则向法治规则的全面转型。改革开放使传统礼治理念与西方法治理念中的有益因素在当前中国实践创造语境中发生了某种汇融,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规则体系,不断形成了尊崇法治、弘扬法治、敬畏法治和信仰法治的氛围,推动了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

    第三,推动中国社会从伦理本位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转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转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价值的扬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解放引领了实践经验积累意义上的社会成长的思想启蒙,形成了国家与社会在思想解放过程中的相互激荡,最终凝练出兼容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新构筑了个体与集体、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将集体的优先性代替了宗族的权威性,因此,人在集体中获得了更为平等和自由的地位。

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更加自觉投入到改革创新的时代潮流中,坚决破除运行机制、治理规则与社会价值等方面的一切顽瘴痼疾。

历史贡献之三:从后发国家发展维度看,开辟了现代化道路的多元指向

    在改革开放中,中国所实现的经济成就及其引发的整体性社会变革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改革开放所积累的经验与办法逐渐凝结成开创性意义的中国实践样本,从而解除了西方主导的单一现代化模式的幻象,为后发国家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全新选项,甚至引起了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注目,构成了对西方模式乃至西方文明与价值深层矛盾的鲜明对比。

    从改革开放中逐渐成型的中国道路所包含的要素,远远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内涵:一是由党的领导所构成的、有效实现组织贯通的权威中枢;二是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的结合;三是采取渐进策略的改革主基调。

    创造经济奇迹的中国道路是从完全不同于西方文明的中华文明中生发出来的,显示了作为一个独立发育的文明大国的现代化成果。这就意味着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现代化潜在竞争,并不仅仅牵涉到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而是在更为深刻层面上展开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全方位发展质量差异,是对影响人类命运、重塑世界未来的主导权竞争。因此,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新时代,中国必须从表层的现代化模式转入到深层的文明底蕴上,将挖掘中华文明的独特内蕴与吸收其他文明优秀成果相结合,为后发国家提供有益的发展经验和办法。

历史贡献之四: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维度看,融合与丰富了世界文明

    改革开放通过发展国家实力巩固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必须自觉承担起作为世界大国的全球责任,深度融入世界文明进程,为世界文明的丰富性发展作出自身贡献,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出中国从人类文明的整体性高度对世界的俯瞰和对人类前途的思索,这种视角的升华是以中国国家实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变化为支撑的。中国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使自身深嵌于全球性的生产贸易网络、资本流动网络、信息流通网络等合作中,逐渐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领导力的世界性大国。独立自主发展与深度参与全球化之间的过程性统一,将中国放置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通之中,使中国能够以更为平和的心态、更为谦虚的精神、更为客观的视角,进一步吸取、研究和借鉴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不同文化的有益文明成果。

    随着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作为独特文明的主体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中国开始从适应性参与角色转向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角色,致力于为世界文明贡献中华智慧。一是凝造核心价值。中国正积极从马克思主义价值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有机结合中,开掘出更加具有包容力的价值体系;二是参与规则制定。中国通过参与解决世界热点问题、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等举措,开始从国际规则的接受者变为国际规则的完善者。三是担承全球责任。中国的发展只有承担好破解现代性问题的时代责任和历史责任,体现出应有的全球性价值,才会有能力独立自主地应对各种现代问题的挑战,也才能确立我们在全球的战略地位。

    当前,世界正处于国际规则重构、国家间矛盾增多、冲突风险加剧的新旧转换期,中国进一步保持战略定力,深度融入到世界文明当中去,推动和领导国际秩序优化升级,才能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作者系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