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筑梦之路》④丨外国学者、高中毕业生……山东大学破格引进教师

发布时间:2018-12-22 21:37:50 发布来源:齐鲁网 作者: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政论专题片《筑梦之路》12月18日起,每天22:00在山东卫视播出。聚焦山东在改革开放40年里的沧桑巨变、沧桑渐变,与时代机遇相会相知的过程,《筑梦之路》通过风气之先、变革之本、动力之魂、活力之源、时代之潮五个维度,全面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山东开领风气之先的创举,以人民为中心的作为,创新创造的动力,人才活力的激发,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中,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壮志豪情。21日晚《筑梦之路》播出第四集《活力之源》。

zhu1.jpg

贝淡宁:改革开放40年,第一位在中国内地大学担任教授的外国人

贝淡宁,山东大学政管学院院长,国际知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儒家文化追随者,他提出的“贤能政治”理论在业界影响深远。2012年,他到山大讲学,被学校看中。2015年,山大将贝淡宁列为“全球揽才”计划的重点对象,部署引进工作。然而,这一过程却并不顺利。

zhu13.jpg

贝淡宁受邀来到山大的新的校区——青岛校区,当时还处于建设中的校区荒凉一幕深深的映入了贝淡宁的脑海,这让他很失落,“五年前什么都没有,然后我说,真的将来这里会有校区吗?会有大学?我有一点怀疑,说我们再讨论好吗?”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外国人,到底能否处理好学术和行政之间的工作关系,他也有这方面的顾虑。

zhu12.jpg

最终在2017年1月,贝淡宁正式走马上任。一位外国知名学者,走上中国高校的管理岗位,他成为改革开放40年来,第一位在中国内地大学担任政治学和伦理学全职教授的外国人。

刘大钧:只有高中学历的他,缘何获聘山大首批终身教授

38年前,那时的刘大钧还在工厂里当仓库保管员,可是他不甘平凡,坚持钻研《易经》。

zhu14.jpg

1978年,他第一篇文章《温史释易》在《哲学研究》上发表,这篇文章获得了当时的中国社科院的院长胡乔木的赏识,胡乔木便向山东大学写信推荐了刘大钧,而此时的山东大学的哲学研究方向处在青黄不接的状态,急需要人才的扩充。正因这样的契机,刘大钧的人生轨迹发生转变。

zhu15.jpg

“当时的哲学系的周立昇老师给我开了一个座谈会,”刘大钧回想起这一幕不禁嘴角上扬,“说是座谈会,实际上呢就是考察,你光写了文章了,也发出来了,但是是你写的吗,你是不是真有这样的水平?”

刘大钧到底实力如何?山东大学原哲学系主任周立昇给出了答案:“考察以后,觉得水平不错,这样就录取了他。”

1980年,刘大钧被破格引进山大。从此,刘大钧成为中国易学研究的带头人,著书立说带团队,将中国易学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提升到一个新境界。2010年,只有高中学历的刘大钧,获聘山东大学首批终身教授。在当时,像刘大钧一样破格引进的,还有同样只有高中学历的何中华等人。

zhu16.jpg

贝淡宁、刘大钧、何中华等人的“传奇”经历,体现出山东在改革开放40年里对人才的一种吸纳与包容,正是这种“海纳百川”的气度,为改革开放40年的山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能。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