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建立新时代“国家英雄”制度

发布时间:2019-03-14 10:36:02 发布来源:山东商报 作者:杨芳 郑芷南

大力培育新时代国家英雄文化,树立尊崇和传承英雄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国家公职人员中倡导和鼓励义工活动,让“义工文化”深入人心并转为自觉行动;植根于中国乡村的乡贤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源,应着力修复。英雄文化、义工文化、乡贤文化……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召开期间,多位住鲁全国政协委员建议,通过不同的形式,丰富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文/图记者 杨芳 郑芷南 张冠超 于娜

住鲁全国政协委员杨朝明

 

住鲁全国政协委员王学典

 

住鲁全国政协委员侯一筠

住鲁全国政协委员王树理

大力培育新时代国家英雄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住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侯一筠告诉记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新时代国家英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英雄文化的强弱兴衰,对人民信仰以至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都有重要影响。”侯一筠说,当前英雄文化有边缘化趋势,精神虚无主义、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群中泛滥。

“世界部分国家已经有充分健全的英雄权益保护管理、立法和司法实践,值得我们了解和借鉴。”侯一筠建议,应尽快制定“新时代国家英雄制度”,采取必要手段表彰、奖励和宣传国家英雄。在固定年限内全国范围遴选国家英雄,奖励那些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国防、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并推动相关领域取得重大进步的人物。

他建议加强英雄形象宣传,传扬新时代英雄精神。“英雄文化的‘内化外育’要从娃娃抓起,中小学课本上英雄题材的课文,也应作适当恢复。”同时他建议,根据读图时代、网络时代的传播特点,制作出受青少年欢迎的英雄题材的图书、动漫、短片等,让孩子们从小认识英雄,接受英雄熏陶,萌发英雄情感,立志将来做英雄,将英雄意识潜移默化于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此外,他建议大力培育新时代国家英雄文化,树立尊崇和传承英雄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应以国家的名义立法,以体现对英雄的高度重视。维护国家英雄尊严与形象,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

可设5月20日为中华志愿者日

“义工活动是一项有相当影响力的事业,已在世界上存在和流行了一百多年。在任何国家和地区,义工行为都是能体现较高文明程度的最亮眼的社会道德橱窗。”住鲁全国政协委员、山大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学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在我们国家公职人员中鼓励和倡导义工行为。

“目前的问题是,相对来说,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在职领导干部,在义工事业中的活跃程度不够。”王学典因此建议,在国家层面制订《义工管理办法》,建立义工表彰制度,以激励更多人投身义工事业。同时,应动员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就国家公职人员的义工服务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恰如其分的宣传报道,助力义工文化的养成。

住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王树理也在关注志愿者服务文化的建立。他建议,将每年的5月20日设立为“中华志愿者日”。

王树理表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超过1亿人,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3亿小时。 “在志愿服务更为成熟的国家,每个人的平均志愿服务时间可达到每周3小时以上。”

重视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深深植根于中国乡村的乡贤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源。当前进行乡村振兴,首先应大力培育和弘扬乡贤文化,深入进行新时代乡贤文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总结,着力修复和建设乡村文化。”住鲁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说。

杨朝明告诉记者,乡贤的功能在于“贤”。乡贤是指那些乡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的人,他们关心乡里公共事务,虽不拥有行政权力,却有在基层社会的道德权威。乡贤还密切关联着乡村社会的“家族文化”。弘扬乡贤文化,有助于化解社会风险,淳化社会风俗。

“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乡贤文化就是“灵动的规矩”,能够唤醒干部与群众心中的道德律令,就能为乡村治理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哲人说:“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得到文化滋养的干部和群众,就能说话稳稳当当,办事规规矩矩,为人诚诚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公私分明,公道正派,凝聚乡村治理合力,推动乡村振兴。

“建议以乡贤文化为抓手和引领,综合发挥乡贤的带动作用。例如,利用乡村经济能人,告老还乡的能人,可以引导、联合农民成立经济互助会,引入外部资源,或把乡村联入外部市场,开发乡村资源。还可以组织活动,整合资源,实现各区域、各领域乡贤交流,合作共赢,助力乡村振兴。”

以儒家文化激活企业家精神

住鲁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建议,山东应在弘扬传统文化、培育企业家精神方面担负使命,发挥传统文化发源地的独特优势,突出传统文化对商德的精神引领,培育弘道明德、胸怀天下、诚实守信、儒行与商业良性互动、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儒商精神,打造“齐鲁样板”。

为更好激活企业家商业精神,他建议以传统道德作为企业家的灵魂。充分发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曲阜教学基地”的作用,把培养诚信、担当、创新、进取的新时代儒商,培育有社会责任感、有相当文化修为、有较强儒家道德和价值取向、有自强不息和勇于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作为激活企业家精神的动力源,引导企业家成为把“商”的职业素养与“儒”的伦理品质有机结合的市场经济主体,成为儒者楷模、商界精英,成为具有“士魂商才”的工商业经营管理者。

建议在孔子故里、儒学故乡打造高水平儒商学院,并以儒商学院为龙头,推动“诚信中国”建设。

 

《山东商报》2019314A02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