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枣庄3000年前的老城门,引得各省考古学家围观

发布时间:2019-03-18 19:45:45 发布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张九龙

2019年3月9日至10日,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滕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协办的“城子崖遗址、西孟庄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研讨会”在滕州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国家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所、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受邀参加本次研讨。

枣庄3000年前的老城门,引得各省考古学家围观

城子崖遗址,属新石器时代城址,位于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龙山村东北,巨野河东岸、胶济铁路的北侧,总面积为22万平方米。城子崖遗址是龙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亦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被誉为“考古圣地”。

1928年,一个偶然的机遇,揭开了中国考古史上辉煌的一页。当年,我国第一代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回家探亲的路上,途经济南章丘城子崖附近时,无意中发现了原始社会的一座古城遗址。这一发现,引起我国考古界的重视。1930年到1931年,考古人员对城子崖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石制工具。199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现在城子崖遗址上存在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层:除了距今4600年的龙山文化之外,还有距今3500年到4000年的岳石文化以及东周文化。

枣庄3000年前的老城门,引得各省考古学家围观

城子崖遗址为研究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提供实证。城子崖遗址的发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发现的龙山文化,对于认识和研究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起了推动作用。

“城子崖遗址、西孟庄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研讨会”期间,专家组实地察看了章丘城子崖遗址,并在滕州举行了专家研讨会。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进行工作汇报,与会专家和领导充分肯定了城子崖遗址考古发掘成果的价值和内涵,并就下一步的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枣庄3000年前的老城门,引得各省考古学家围观

专家们一致认为,城子崖遗址岳石晚期城址北门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一门三道”形制城门遗迹,意义重大,建议在下一步的考古工作中,首先应进行测年工作,解决岳石晚期城址的年代问题;其次应从环境考古的角度,考虑北门的位置;同时,在发掘中应注意与北门相关的遗迹现象,如礼仪性建筑、城门道路等,并建议在发掘区东北部继续发掘,搞清楚各期城墙的结构;此外,应从建城技术方面入手,考虑城子崖遗址与中原地区郑州商城的关系,从商文化东渐角度,考虑其与大辛庄遗址的关系;最后,依托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现有发掘成果进行展示和保护、利用。

(壹点号《风华齐鲁》出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九龙)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