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医路峥嵘心如初

发布时间:2019-03-28 10:20:53 发布来源:人口导报 作者:贾小漪

□本报记者 贾小漪
  怀着儿时最纯真的护理梦想,她坚守护理岗位28年,作为护理学科带头人,带领全院护士手胼足胝,稳扎稳打,使得各项护理工作优质高效运转。
  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一名年轻护士,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队长,再到医学博士、山东大学护理学院硕士生导师、护理学科发展带头人,她凭借着过硬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业务能力,带领护理团队优化护理服务流程,积极参与护理科研,着力解决护理工作中的疑难复杂问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累计发表SCI论文、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出版专业书籍6部,承担及参与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培养硕士生40余人。在她的倡导和推进下,近3年开展百余个护理质量改进项目,先后取得中国医院品管圈大赛奖项16项、山东省品管圈大赛奖项13项,成就了业界知名的齐鲁护理管理品牌。
  她,就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护理部主任、山东大学护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队长栾晓嵘。秉持南丁格尔崇高的护理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49岁的栾晓嵘用爱心、奉献、专业,阐释了她的护理梦。
护理梦 坚守一辈子的执著
  “很小的时候,我经常陪家里的老人去医院看病,对身穿白大褂治病救人的医生、护士们充满了钦佩和向往,小小心灵里便被播种下从医治病的种子。1987年高考成绩揭榜的那一天,我就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山东医科大学护理系,开启了一生为之奋斗的护理篇章。”谈起自己的从护之路,栾晓嵘说是儿时就撒播下的种子。也许是由于乐善好助的热心性格,从小就愿意照顾别人的栾晓嵘一踏入护理系,就毫不犹豫地担负起了服务全班同学的班长重担。雨中给同学送伞,深夜陪外地同学看病……每当护理系的30名同学说起她们的班长,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她的付出与担当。本科毕业后,有些同学通过考研脱离了护理专业,栾晓嵘心中护理之志却仍坚如磐石。就这样,怀着对提灯女神的无限敬意和对救死扶伤的责任担当,她像一只轻盈的小燕子飞进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全身心投入到临床一线,一干就是28年!
  28年如一日,扎根护理,守正笃实,痴心追求,已成为栾晓嵘的生命底色。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家庭的坚定支持,这一点在她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春夏秋冬,酷暑严寒,栾晓嵘几乎没在天黑前下过班,忙完一天的琐碎工作,她总会在暮色沉沉的办公室里整理每天的所学所思,梳理明天的安排,这已成了她的习惯。为了照顾外地护士,绝大部分的除夕夜值班她都会主动承担,理解她的家人也早已习惯了她的“固定值班日”,而不再奢望她能在家过年。每当此时,年老的公公婆婆总要把大年夜第一锅的饺子让爱人送到病房。“关爱患者,照顾同事,她绝对是满分,全身心投身护理工作而忘我,不能兼顾其他,多亏了全家上下一直默默支持着她。”熟悉她的几位护士都这样感叹。“儿子高考,其他父母都能陪伴左右,帮助孩子度过高考人生重要期,而我却全天扑在医院三甲复审迎评工作中,几乎每天吃住在医院,梳理工作,查找差距,持续改进护理工作流程,完全顾不上孩子,顾不上家……”每每说起这些,她都有些哽咽,总觉得亏欠家人的太多,觉得自己未尽到母亲、妻子、女儿和儿媳的义务。
  朋友们曾多次劝她调换一个清闲的岗位,然而栾晓嵘的心中却始终坚守着护理梦想,默默地固守着这份平凡和质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南丁格尔的誓言。正如她在日记中写的那样:“从医者,就要忠于职守,心无旁骛;当护士,就要心系患者,尽职尽责。我既然选择了护理这一职业,就会矢志不渝,坚守一辈子,像护理学先驱佛罗伦斯·南丁格尔那样奉献一生。”
  当梦想和工作重合在一起,带来的是奉献的幸福、坚守的执著。在28年的护理生涯中,栾晓嵘先后在普外科、ICU、心内科、护理部工作,洒下了无数的心血汗水,付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练就了一身的硬功夫。她从一名普通的年轻护士,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再到医学博士、护理学科发展带头人,并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山东省优秀医务工作者、全省巾帼建功标兵、南丁格尔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护理服务示范标兵……一张张奖状、一座座奖杯,见证着她做护士、做导师、做管理的 点点滴滴。
爱心和责任 支撑梦想照亮现实
  在栾晓嵘28年的护理岁月中,生活无规律,吃饭不及时,夜班连轴转,俨然成为生活的主题曲,只要护理工作需要,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凌晨深夜都随叫随到。栾晓嵘常说:“南丁格尔舍去荣华富贵,到危机四伏的战场救护伤员,我们在医院多干点活、受点累算得了什么。”多少次,自己生病了还要带病去坚持工作;多少次,热心照顾那些无陪护病人;多少次,陪伴在病重病危的患者身边,为患者擦洗身子、排便吸痰,常常被患者的呕吐物、粪便和血污溅到身上、脸上,但她从来不嫌脏、不说苦,夜以继日地守护在患者身边,细心地观察,贴心地照顾,精心地守护,帮他们度过生命中最灰暗的时期,把白衣天使的风采定格在每位病患心中。
  那是1994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刚刚怀孕的栾晓嵘值夜班时,送进来一个危重患者。这名外来务工人员在工厂里搅拌水泥时不幸掉进了水泥池中,双腿被绞断,不停地渗血,由于吸入和吞咽了大量的水泥,患者不停地呛咳、大便不停地往外流淌,给护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栾晓嵘完全顾不上自己有孕在身,全身心投入到抢救工作中。她一次次地为患者吸痰,清理肺内分泌物;一次次为患者更换渗血的敷料;一次次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抵住患者的身躯,这样就能够腾出手来为患者清理大便。就这样整整一个夜晚,她一直站在患者床边,精心照护着患者。第二天,护士来换班时忍不住夸她,这么重的患者你护理得真到位、真干净,怪不得大家都愿意接你的班呢。谁知一晚上没合眼的栾晓嵘此时却因劳累过度出现了先兆流产的症状。就连一直理解支持她的家人也忍不住心疼地埋怨她,而她却坚强地擦干泪水,依然全身心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栾晓嵘不仅是患者心中的“爱心天使”,更是护士姐妹们的贴心人。她待人热情,和蔼可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无限的正能量去教育护士、影响护士、带领护士。参加工作的第6个年头,因出色的工作表现,29岁的栾晓嵘被任命为心内科护士长,也是当时齐鲁医院最年轻的护士长。她常说,让护士做到的,我一定要先做到,而且还要做得更好。有一次到了午饭的时间,大家正准备去吃饭的时候,科室收治了一位终末期全身衰竭的患者,浑身上下散发着恶臭味。栾晓嵘丝毫没有犹豫,马上放下手头事情,走到床前,为患者擦洗身子、更换衣服;面对患者满满全是痰痂的口腔,栾晓嵘拿起棉球,一点一点细心地清理着,整整一中午的时间,棉球用了一堆,最后终于把老人的口腔清理干净,家属感动地留下了热泪。心脑血管患者最怕便秘这个“拦路虎”,当她听说老人还伴有严重便秘,已经5天未解大便,刚松了一口气的栾晓嵘又放下碗筷,戴上手套亲自用手给老人一点点抠大便,把前面的嵌塞大便抠下来后,老人一时憋不住,大便立马喷涌而出,栾晓嵘的袖口和手上被喷上了不少,老人和家属深感愧疚,连声道歉。栾晓嵘却微笑着说:“没什么,老人能顺利地排便,解除心脏‘危险警报’,就是我们心内科护士最大的愿望。”
  如今,她作为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全院2800名护士的工作、学习、生活甚至婚姻、家庭,事事都牵动着她的心。“要点亮每一位护士的工作热情,就得为她们解决好生活、家庭等一切后顾之忧。在爱的接力上,护理管理者只有把心底的关爱给护士,护士才能毫无顾虑地把爱传递给患者,让每一位就诊的患者都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基于此,栾晓嵘全力倡导并致力于“人文、品质、创新”的护理发展思路,努力营造磁性关爱护理文化。
专业加创新 引领团队亮出齐鲁护理品牌
  雁阵高飞头雁领。在齐鲁护理领域,栾晓嵘是出色的领军人物之一。她从事护理工作28年、护理管理工作20年,先后到美国、新加坡等进行短期管理培训,护理管理经验丰富。齐鲁医院先后以优异成绩迎接了三级甲等医院复审、国家卫生健康委质量安全情况年度评价和大型医院巡查等质量评审工作,在她的带领下,医院护理工作得到评审专家的好评和赞誉。
  如何让南丁格尔精神融入全院护理人员的血液,如何让优质护理梦成为全体护理人员的同质化行动,一直是栾晓嵘着力思考并不断创新的课题。栾晓嵘致力于齐鲁护理团队学科发展与护理质量提升,致力于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经她积极倡导、推行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和流程,提高了改善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营造了团队合作的氛围,逐步构建了独具特色的齐鲁护理文化。
  她积极倡导、推行“走动式管理”,将质量与安全管理视线前移。近3年开展百余个护理质量改进项目,形成了人人参与质量改进活动的良好氛围,共获得全国品管圈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3项、先进个人奖2项,山东省品管圈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先进推动单位奖1项,在省内医疗机构中遥遥领先,并成功申请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培训基地,积极承担培训基地教学和帮扶任务,推动省内品质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她带领医院护理团队着力加强专科护士培训和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完善相关培训配套支持保障,累计培养专科护士200余名、院内专科护士近300名,逐步规范了专科护士的培养和管理,成功申请10个专业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每年接受省内近200名专科护士临床实习带教,为我省护理事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她高度重视护理培训和护士个人的职业发展,引导护士向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方向发展。2015年,她带领医院护理人员在山东省卫生计生系统护理岗位女职工技能大赛中斩获团体一等奖、个人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及全省唯一的“富民兴鲁奖章”,2018年获得山东省护理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和个人二等奖、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出版55项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光盘,指导临床护士规范操作,为我省乃至全国护理规范化培训做出重要贡献。
  她积极争取绩效考核和同工同酬,为护士谋取更多的福利待遇和发展空间。开设护理部主任信箱,开展关爱护士周系列活动;关注护士心理健康,成立心理学术小组,建立天使驿站,配备各种心理减压器材、音乐治疗机等,缓解护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提高护士职业幸福感。
  为了鼓励护理人员申报科研项目,培养科研思路,栾晓嵘力争院内护理专项科研启动基金。在她的带动下,护理人员省、厅级课题的立项和科研基金逐年增加,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量、质量逐年提升,护理学术科研水平攀上历史新水平。她利用医院资源及学科优势,举办“齐鲁国际护理学术高峰论坛”,搭建护理学术平台,为我省护理界同仁带来高水平的学术盛宴,全面提升了我省护理质量。
  栾晓嵘经常在团队中灌输这样的理念:“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想到与做到,改进没有行动跟上,不可能有优质服务质量体现。”如今,在栾晓嵘的管理与表率作用下,齐鲁医院护理团队已成功亮出了齐鲁护理品牌,跻身国内一流护理行列。
奉献与使命 让生命在志愿服务中闪光
  依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29年深厚的文化底蕴,栾晓嵘积极倡导、组织的医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于2011年正式成立。多年来,她时刻铭记作为志愿服务队队长的责任与使命。为了不耽误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她积极与常务队长、各小组长、护理志愿者们沟通,从活动前期布置到活动方案制订,从志愿服务人员落实到后勤支持保障落实,从志愿服务具体实施到服务效果评价等,都一一给予指导、完善、组织、跟进,确保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有效。
  栾晓嵘不断完善志愿服务队架构和章程,明确服务宗旨、组织结构、实施方案等,不断吸纳优秀的护理人员加入志愿者服务的队伍,使得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保障了志愿服务长期有效开展。目前,志愿服务队共设有15个服务小组,总计2800余名志愿者。
  经栾晓嵘与志愿队员们充分讨论,2015年5月“齐鲁好男儿”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同年9月,成立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红十字救护队”“山东省胸痛急救护理及应急救护师资联盟志愿服务团”。服务团下设28支服务队,涉及全省27家医院及1家红会;组织举办了山东省红十字会急诊科护士长首期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培训师资59人。几支队伍强强联合,通力合作,为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奉献爱心,提供服务,被誉为齐鲁大地的“健康门神”。
  栾晓嵘说,每一次的志愿服务实践,看似服务了他人,其实更锤炼了自己,整个团队犹如接受了南丁格尔精神的洗礼,更加朝气蓬勃。“千里之行积于跬步,万里之船成于罗盘。”在栾晓嵘的精心组织下,在全体志愿服务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志愿服务队多次走进大型广场、大学校园及居民社区,讲急救、教救护和康复技能、演示自我救护,举办大型护理专家义诊,发放急救宣传手册,开展护理知识免费培训讲座和沙龙,并借助世界“无烟日”、全国“爱耳日”、“脑卒中日”、“糖尿病日”等主题活动日开展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护理志愿活动,累计惠及10万余人。
  在栾晓嵘的部署与安排下,PICC、伤口造口护理、糖尿病护理、新生儿护理、孕产妇护理、心脑血管护理等专业护理人员,也积极行动起来,她们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社区、深入家庭,开展家庭访视、健康宣教、疾病早期筛查、出院后健康指导等免费延续护理服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的肯定:2013年,荣获2012年南丁格尔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荣获“十佳志愿服务队”称号;2017年,荣获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成立10周年优秀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2018年,荣获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颁发的文化建设奖和中国护士精神志愿奖。“志愿深耕齐鲁,大爱播撒人间——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分队项目纪实”荣获首届志愿服务文化原创作品展演视频类二等奖。
  天涯有爱不觉远,人生有梦不觉寒。在28年的护理生涯中,栾晓嵘用自己的大爱仁心播洒一片生命的阳光,以美丽的天使风采扮靓了齐鲁医院护理团队的一方星空,践行着南丁格尔的誓言,坚守着白衣天使的执着:医梦不渝、医路峥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人口导报》 2019年3月28日 第A04版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