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正视死亡,正确理解“死亡教育”

发布时间:2019-04-11 13:20:42 发布来源:光明网 作者:唐伟

    近日,一段“10后小朋友谈死亡教育”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视频一方面赢得网友对孩子们表达能力的赞叹,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大众对于死亡教育的讨论。记者搜索发现,近年来,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广州大学等部分高校开设了死亡教育相关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教授,写遗书、立遗嘱、参观殡仪馆等课外实践形式也逐渐加入到教学当中。

  在传统的教育内容中,死是一个尽量避免表达的字眼,死亡也被视为不吉利的现象,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总是很忌讳谈论死亡,彼此交流也小心翼翼避免触及这个话题。活着的人很少思考死亡,对死亡没有正确的认识,也就少了直面死亡的勇气,更多是恐惧心态下的“谈死色变”,自然就不会在活着的时候去体验死亡的感觉。

  但事实上,只有失去的东西才会得到珍惜,也只有直面死亡才会对生充满渴望,对“活着”这两个字有触及灵魂的理解。经历了战火的洗礼,灾难的考验,事故的磨练,从生死关口走了一遭的人,对待死亡往往更加坦然淡定,对活着的机会则无比珍惜,不虚度每一刻光阴,不挥霍每一点时间,善待自己、活在当下。一个朋友曾经因为溺水而经历了一场生死的考验,救醒之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活着真好”。

  向生而死,这既是一种辩证方法,更是一种价值认知。死亡的意义,其实就是生的价值,对死亡的理解有多深刻,对生的定位才有多精准。反过来讲,对死亡心存恐惧,无知和惊慌,就无法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现代人生命安全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危险因素的警觉性不高;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不足;生命情感的冷漠;生命价值的迷失。

  死亡教育其实就是生命教育,并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命教育为目的的死亡教育,在许多发达国家已开展多年并日渐成熟,对于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命观,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比如自杀率降低,罹患抑郁等疾病群体的比例在减少等。

  国内在这一方面的发展相对缓慢。“10后小朋友谈死亡教育”视频之所以引发关注,就在于死亡教育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几年前,甘肃武威双城镇发生了一起小学生自杀连锁事件,六天时间里同一所小学的六名学生相继服毒自杀,悲剧发生后,有的家长竟将此归咎于当地的风水不好。

  目前,死亡教育正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模式创新,除了一些学校开设死亡教育课程外,诸如躺在棺材内体验死亡,或者接受死亡模拟试验,写遗书、立遗嘱、参观殡仪馆等课外实践也方兴未艾。不过这样的尝试和努力还远远不够,死亡教育不仅要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娃娃抓起,还应当从提高全民的生命意识出发,将死亡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广实施。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