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网络文学百字谈

发布时间:2019-04-16 15:11:19 发布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作者:


山东大学文学生活馆摆放的《中国青年作家报》。深海 摄

网络文学批评不能“隔靴搔痒”

山东大学文学院 孟 骋

(博士研究生)

网络文学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形态呼唤独立的批评话语和批评方法。但目前网络文学批评现状有两个倾向,一是向“回”转,过度借鉴传统文学批评方法,二是向“外”转,生硬嵌套西方现代文艺批评方法,都不能很好解释和服务于当下网络文学发展,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因而,通过不同学科间的交融与对话,来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跨学科网络文学批评方法则尤为必要。

网络文学新奇的现实关切

山东大学文学院 潘 蕾

(硕士研究生)

包含人文关切的文学最是打动人心,而网络文学在幻想与现实之间游走的距离常常能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一个远离现实具备人文关切的理想世界,无论是玄幻、爱情、修仙,还是神魔网络写作,都在不同程度上与现实生活形成了具有张力的复现。其一,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可能变成可能,幻想的实现从某种意义上为自己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其二,越是新奇的呈现方式越发能为人们营造出有趣的栖息之所,受众由此便能得到闲暇时光中难得的惬意放松。

现实题材逐渐“俘获”青年读者

尚启元

(90后青年写作者)

近年来,现实主义题材逐渐成为中国网络文学“主流化”的旗帜与风向标,伴随着现实题材网文在数量与质量上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接受并关注相关创作,尽管他们对玄幻、穿越等类型仍旧执迷,但同时也并不排斥那些接地气、有温度、正能量的现实文本。可见,现实题材与青年世代的品类偏好并无矛盾,一旦现实题材找准了年轻人的阅读“爽点”,现实网文同样会获得大批青年人的拥戴。

坚守文学性

山东大学文学院 刘晓航

(硕士研究生)

如今,网络文学似乎已经和传统的“现代文学”产生了不可磨合的裂痕。读者阅读(流量)几乎把持着网络文学的走向,爽感代替文学美感成为网络文学的新“灵魂”。但网络文学不可能一味随资本浮沉,而仍要保持对文学性的追求,努力扩展文学的新边界。否则,便会丧失其作为“文学”的主体性价值,变成文化研究的一种“史料”。

网络文学创作具有更广阔的自由度

伦敦大学学院 徐 栩

(硕士研究生)

网络文学创作对我个人而言,更是一个抒发内心以及艺术理想的渠道。在创作过程中,是否去考量受众和市场的这个决定权其实还是在我手中的。我可以完全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描绘具有东西方色彩的魔幻作品,类似《哈利·波特》,也可以搜集自己成长环境中的素材撰写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比如金宇澄的《繁花》。我一开始也是在网络上发表,网络文学给予创作者的是一种极大的自由,而这种自由正为小说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感谢山东大学文学生活馆提供支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4月16日 第03 版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