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东大学: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推动“双一流”建设

发布时间:2019-04-15 21:31:01 发布来源:山东新闻联播 作者:



【导语】 高等院校的师资水平,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研能力。山东大学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人才引进联动机制,夯实人才储备,推动双一流大学建设。
【正文】 日前,教育部审批同意山东大学增设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学科等6个战略新兴本科专业。与此同时,山东大学撤销4个专业,并把22个专业并入大类招生,本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同期声】 山东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部部长 刘洪渭

学科强,才能支撑大学强。我们会围绕着科技发展,国家重大需求,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要谋划一些新学科,我们叫学科加法。有些学科的话存在着一些老化现象,我们也会调减一些学科,叫做学科减法。经过这样的一个工作,实现学科结构上的一个现代化
【正文】 学科优化,离不开人才支撑。围绕学科布局规划,2016年,山东大学启动人才制度改革,构建杰出人才体系。依据学术水平、发展潜力和学术影响力等指标,学校把青年人才划分成三个梯队,与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人才项目一起,共同构建了梯次分明、衔接有序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 使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才都可以得到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支持培养。
【同期声】 山东大学人事部部长 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 吴臻

从顶尖人才到领军人才到青年人才到后备人才,各个层级衔接就比较完善,同时从他们的实验空间,包括他们的团队的建设,研究生的指标,这些方面都做了充分的考虑和保障。
【正文】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森林是山大人事制度改革后,引进的第一批高层次人才。2016年,他以中青年学术骨干的身份从中山大学来到山东大学,2017年,依托学校的申报,成功当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同期声】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 刘森林
我们的世界排名比国内排名要好,我们也有信心提高整个学院的水平
【正文】 与此同时,山东大学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启动山东大学领导干部与专家学者联系服务直通车,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在人才项目申报、合同签订、生活条件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个性化服务,给与科研和生活双重支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我国微生物技术领域的领军科学家汤亚军教授,从湖北大学到正式入职山东大学,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同期声】 汤亚杰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相比个人待遇而言,山东大学这种干事创业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希望将自己融入山东大学有大到强、尤其是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的这种发展态势之中,当然更希望通过自己和山东大学的这种努力,为青岛乃至山东的生物医药产业和海洋产业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正文】 把人才队伍建设最为头等大事来抓,仅去年一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就超过了120位,南方人才回流现象明显。梯度分明、数量充足的人才储备让山东大学在学科建设和科研能力上都有大幅提升。目前山东大学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的学科有三个,仅去年就有27项研究成果荣获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