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网5月8日讯 作为扎根齐鲁大地的百年高校,山东大学历史积淀深厚,不仅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同时科研资源富集,是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引擎。记者从昨天举行的山东大学产业服务山东表彰会上获悉,服务山东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六大战略之一。山大副校长芦延华还做了题为“创新驱动、服务山东、产城融合”的工作报告。
作为科教高地,山东大学聚焦山东人才需求,加强跨学科交叉复合人才培养,深化科教、产教、医教协同育人,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依托苏州研究院、深圳研究院,为山东省各县区开展项目牵线搭桥。面向省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员工积极开展继续教育、新旧动能转换专题培训等,提升干部队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目前已举办培训班131期,培训学员1.1万余人次。派出三期共39位专家教授到济南市挂职科技副职,在搭建平台载体、推动产学研合作、指导企业科技创新、引进培养急需紧缺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果斐然。
集聚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落地。积极推动科技政策实施,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2018年签订成果转化合同30余项,合同额近1亿元,成果转化项目中包含四个千万级的大合同:《用于“两极温域”隔热纤维材料及相关应用产品》项目技术交易额2878.42万元;《一种自倍频全固态黄光激光器》技术交易额1000万元;《GaN单晶衬底生长与加工》技术交易额2000万元;《岩土工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及探测技术》技术交易额3000万元。
校地联手,构建产教融合生态。聚焦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加强与省旅游发展委、卫生健康委、经信委等部门联系互动,推动精品旅游产业专家智库、医养健康产业智库、新材料行业协会落户学校。持续推进实施人员交流、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等实质性合作事宜。联手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军事科学院等院校,共同服务山东,服务地方发展。与济南市高新区、市中区、历城区、天桥区合作建立了科技园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园、技术创新协同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等,推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服务民生,辐射优质医疗、教育资源。聚力学校优质医疗资源,结合在临床医学研究领域优势和齐鲁医院、山大二院、口腔医院、生殖医院四家附属医院的特点,为山东提供优质医疗、医养健康服务,助力山东民生建设。发挥山东大学附属基础教育资源优势,输出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通过共建或托管济南中小学形式为济南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助推济南基础教育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山东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托管和合作了济南市山大辅仁学校、奥体中路学校、凤凰路学校、汉峪金谷学校和康虹路学校等。
文化传承,服务文化强省建设。学校在济南、聊城、泰安等多地开设儒学讲堂,对提升村民道德水平、改善乡村社会风气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出“尼山书院+图书馆”,在山东省66家图书馆推广,成为全国图书馆拓展新功能的样板。学校形成了旅游规划、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几个研究方向,均在国内占有重要学术地位,并在产业实践领域发挥了重要指导和引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