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蛋糕、鲜花、巧克力、毛绒玩具、生日快乐歌……4月25日,山东大学药学院2017级学生宋丹在21岁生日当天来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捐献造血干细胞,注射首针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并将在5天后完成造血干细胞的捐献。
在生日当天注射动员剂,开始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这是我收到最好的生日礼物了。”宋丹笑着说。2017年5月20日,宋丹通过学校组织的一次献血活动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18年寒假期间,她接到济南市红十字会电话,说她和一位年轻急性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要尽快做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对方病情危急,宋丹毫不犹豫答应了。春节前夕,宋丹从老家赶回济南做相关检查。各项检查都很顺利,但是,原定4月1日的捐献因对方病情变化不得不推迟。前几日,患者病情好转,达到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宋丹再次接受检查,并进入了打动员剂阶段。虽然学校考试临近,宋丹没有丝毫犹豫和退却。“我如果拒绝了捐献,肯定会后悔终生的。”宋丹如此意志坚定,还有出于家庭的缘由。宋丹说,自己19岁面临高考时,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妹妹查出白血病,也是在妹妹的病房里,她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捐献的相关事宜,也知道能配型成功是多么难能可贵。妹妹的经历,让她对患者更加感同身受。“我只知道对方是位大哥哥,真的很希望这位大哥哥早日康复,也希望因为我的事儿,能让更多同学加入志愿者行列。”
齐鲁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董孝媛说,人的造血干细胞平时大多在骨髓中,动员剂是号召造血干细胞“加班加点”工作的药物,打上它可以多分离出一些造血干细胞,并释放到血液中。一般来说,一个志愿者捐献前需要打9针左右动员剂。
(《人口导报》2019年4月29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