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清俐)6月16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预算管理理论与制度创新论坛暨“中国特色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研究”开题讨论会在山东大学举行。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特聘一级教授安体富,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骏,上海大学总会计师苟燕楠,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孙开,中央财经大学政府预算研究所所长李燕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报告。山东大学校长助理、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邢占军教授参加开幕式并代表学校致辞。
主旨报告环节,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教授发表题为“中国人大预算监督40年:发展趋向与内在逻辑”的主题演讲,樊丽明教授总结了中国人大预算监督制度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指出了中国人大预算监督的法制化、专业化、全面化、多元化和信息化等五大发展趋势,并从改革动力、改革目标、改革路径和策略等方面阐释了人大预算监督发展改革的内在逻辑。
安体富教授发表了题为“关于建立现代预算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的主旨演讲,安体富教授从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权划分、地方税体系构建、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分享比例及转移支付制度调整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马骏教授以“国家治理与公共预算:三个维度”为题演讲,他从国家能力、问责和法治三个维度分析了国家治理与公共预算的关系。
苟燕楠教授以“预算:中庸三十解”为题发表演讲,他以中庸诠释预算,形成一个思考预算的基本范式。他强调在预算中既要充分认识和激发人的可能性,又要充分理解和考虑到人的局限性。
刘小兵教授发表了题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预算管理制度”的主题演讲,他分析了政府预算行为规范性、预算信息公开性和透明度以及预算监督手段与机制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加强信息公开的政策建议。
孙开教授作了题为“政府预算改革40年:转变与转向”的主题报告,他从预算运行模式、预算流程、组织形式、考核范式、预算周期、收支管理侧重点、预算理念等七个方面总结了政府预算改革转变的特征。
李燕教授作了“走向现代预算”的主题演讲,她从治理的角度指出,预算参与和监督是一个多元共治的体制机制构建问题,涉及到预算参与主体的多元共治。
在“中国特色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研究”开题讨论会环节,课题组成员分别围绕课题总体设计、预算改革发展年度报告以及系列研究专著汇报了研究方案,参会专家进行了精彩点评。
本次论坛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山东省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基地、《公共财政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来自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大学、郑州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近30所高校科研单位的70多位政府预算研究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