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彼曲阜,习彼文儒,尝咨善道,欲侣名师。及年益长,学业益精,乃慕山东大学之名,故趋百里外,抱诸宗旨,谒造泉城;揽齐鲁之明毓,观山大之学风。是以愿成,欲抒雅怀,遂作斯文……山大山大复何兮?今日鲲鹏为我举,扶摇直上九万里!若弗此生遇此府,羌长水也则难流!”
这段文字,是济宁孔子国际学校的孔祉麒同学参加“未来山大人-博雅通识人文体验营”时有感而作。“我本身对山大就十分向往,现在可以从高中生活中‘逃离’几天,体验山大生活,情不自禁,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

2019年暑期,山东大学“未来山大人”项目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100名优秀高中生,他们分别参加了16个分营的活动。7月27日至8月1日,文学生活馆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博雅通识人文体验营”,以营地研学的形式,通过大学人文通识课程体验和研究性学习,让优秀高中生实现“学在山大”的学科认知,“人文山大”的素养提升和“目标山大”的潜能激发。

文学生活馆主办的“博雅通识人文体验营”,开设文学、历史、哲学、传播学和外国语等五个人文学科专题课程,最后一课由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傅永军教授主讲,他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入手,以“幸福与快乐”为主题,为同学们上了精彩的一课。他希望同学们可以用哲学视角和辩证思维理解生活的意义,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追求更好的生活状态。


“课程安排覆盖面广,讲解很出色,让我对不同专业有了系统的了解,感受到了大学学习的魅力和专业知识的深度。”来自青岛第三十九中学的李江昊印象最深的是文学院马兵教授的讲座,马兵教授对新文学的见解让他茅塞顿开,“也刷新了我对文学的认识,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看文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除了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同学们还参观体验了山大校史馆、山大博物馆、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在校史馆和博物馆的参观中,同学们近距离体验了山东大学的历史和学脉,在李江昊看来,这些活动丰富了课堂内容,带他们走出书本,感受了百年山大深厚的人文底蕴。


来自胜利油田第一中学的刘隐秀以前对大学学科专业不甚了解,通过与不同专业教授交流,她不仅明白了学科的特点及其交叉融合,也把山大校训“学无止境,气有浩然”记在了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