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这条“狗”是世界第一!山大9个项目签单2.1亿

发布时间:2019-09-12 21:38:02 发布来源:新时报 作者:彭春风

有种特种材料能耐1300℃高温,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有的机器狗能跑、能跳,倒了还能自己爬起来,成为全球之最;有的技术能回收烟气中的水分和热量,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防治雾霾;有的系统能暂代患者衰竭的心、肺功能,实现体外循环生命支持……9月12日上午,山东大学发布若干科技成果,并有5个重大平台、4个重点成果转化项目与政府和企业签约,总合同额达2.1亿余元,单个项目技术转让费最高的达6000万元。


当天签约的重大项目中,技术转让费用额度最高的是氧化铝特种陶瓷材料及相关应用专利成果转化项目,该成果包括13项专利和专利申请权。主要涉及氧化铝微晶陶瓷磨料和氧化铝基陶瓷纤维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相关应用等。氧化铝特种陶瓷材料及其相关应用市场需求大,技术转化条件成熟,具有良好的转化前景。

该成果由山东大学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陈代荣团队研发,与山东东珩胶体材料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拟定以转让方式实施转化,技术转让费总额为人民币6000万元。

据了解,氧化铝陶瓷纤维材料有热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弹性模量大、抗化学侵蚀能力强等优点,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工程材料,可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石油化工和冶金等多个领域。陈代荣介绍,这种纤维材料制成的产品可作为汽车排气管内陶瓷壳和金属壳之间的衬垫,能够起到很好的隔热和减震作用,最高可耐1300℃高温。他表示,以前这种产品全部依赖进口,他们的成果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从2002年起,陈代荣团队就开始对氧化铝陶瓷纤维进行技术攻关,这一技术契合了国家战略需求,具有很大前瞻性。山东东珩胶体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已建成全国第一条氧化铝纤维生产线,尚未正式投产前今年的订单就满了,他们将在保质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能力,尽力满足国内需求。

当天还有人工智能研究院、氢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智能无人机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平台,以及多种材料生产技术、新型药品项目等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签约。

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介绍,2018年,山大有30余个新型研发平台签约建设;成果转化26项,转化合同额9300余万元。截至今年8月,山大已签约共建平台25个,共建合同经费超1.7亿元,其中合同经费千万级平台有9个;成果转化立项27项,拟定转化合同额9600余万元。

能跑能跳的机器狗 你想拥有吗?


9月12日,山东大学发布的科技成果中,教育/娱乐智能仿生四足机器人成为一大亮点,它是全球首款可高速奔跑和跳跃的轻量级电驱动四足仿生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呈小型犬形态,能实现1米/秒的奔跑速度,即便背负与体重相同的物品,速度也不小于30厘米/秒;还能越过15厘米高台、5厘米连续楼梯、10厘米沟壑、10°斜坡等障碍。

这一科研团队由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宋锐领衔,缘起于该校研究生的一个创业项目。宋锐介绍,这项成果最核心的部分是对机器人的步态规划,并匹配相应的四足教育科研平台。

这款机器人主要有工业型和个人服务型两类,后者还是国内首款具备丰富感知能力,搭载智慧AI云脑的面向家庭场景的仿生机器狗,能陪伴和看护老人和孩子,成为智能家居的一员。

用手摸一摸机器狗的头或后背,它都会做出回应并发出动物小狗一样的声音,憨态可掬。除了与人互动,它还能进行声源定位、远场识别等,根据关键词执行主人命令,具有触觉感知、人脸识别等功能,可通过远程监控查看儿童或老人的情况。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