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2日上午,科研机构、多家实体企业及济南市政府相关人士齐聚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创新大厦,见证一场科技成果发布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此次共有8个学院与政府及企业完成签约,合同总额达2.1亿余元,包括五个重大平台、四个重点成果转化项目。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表示,服务山东是山东大学重大战略之一,科技服务山东正是落实服务山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助力山东新旧动能转化最为有效的抓手。
经济导报记者从现场获悉,此次签约的既有山大牵手企业、政府共建的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多个项目,也有学校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专利成果转化项目。例如,山东大学淄博先进制造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建项目,由山东大学、淄博市科技局、山东永华集团公司三方开展产学研全面合作,共建山东大学淄博先进制造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并把研究院打造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具体建设“先进制造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基地”“先进制造与人工智能领域工程教育培养基地”和“先进制造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转化基地”。合作期限为5年,合作经费每年不低于1500万元。
山东大学冰轮山大氢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共建项目,由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山东大学及其他国家省级氢能技术领域学会与研发机构,合作建设共享性科研试验平台和项目中试制造基地-“冰轮氢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重点围绕制氢、提纯、液化、贮存、应用、管理全产业链条展开关键技术装备研究。项目将致力于推动“产学研”协同高效一体化发展,整合技术、人才、项目、资源优势,服务山东氢产业链发展,研发富有山东地域特色的制氢/集氢技术,发展氢能分布能源,打造氢能产业链体系。合作经费3000万元。合作期5年,每年不低于600万元。
氧化铝特种陶瓷材料及相关应用专利成果,由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陈代荣教授团队研发。陈代荣在受访时介绍,氧化铝陶瓷纤维具有热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弹性模量大、抗化学侵蚀能力强等多重优点,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工程材料,可用于航空航天、新一代汽车、石油化工和冶金等多个领域。历经17年,他和团队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国内在高性能纤维领域的重大突破,还建立了氧化铝陶瓷连续纤维的生产线,实现了成果转化。项目团队经多方洽谈,与山东东珩胶体材料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拟定以转让方式实施转化,技术交易费总额为人民币6000万元。
抗痛风I类新药P-7项目,系针对痛风与高尿酸血症防治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合作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痛风的创新药物,通过开展化合物MQT-7临床前研究,为进一步完成临床研究奠定基础,完成临床前各项研究资料,使之具备申请临床研究的基础,加快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通过项目实施,预计可为我国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有市场竞争力的新药,改善现有抗痛风药物种类少、药物不良反应和长期服药费用问题做出贡献。项目合作经费2000万元。
此外,包括山东大学-联盟特装复合材料高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大学-中国华戎智能无人系统创新研究院、山东大学(威海)-山东海水蔬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建山东大学海水农业研究院等多个项目现场签约。
当天发布的七大科技成果分别是:低温湿烟气水/热回收协同白烟控制技术、磁悬浮血泵体外循环生命支持系统、教育/娱乐智能仿生四足机器人、智能工厂三维可视化系统解决方案、用于肿瘤病理临床诊断的双光子荧光探针、新能源汽车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的研究、抗感染功能蛋白质的发现与应用。
齐鲁交通集团、中国华戎科技集团、山东永华集团、山东东珩胶体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宝龙达实业集团等企业参加了项目签署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