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至21日,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在三天的学术交流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余名无机化学工作者齐聚山大,围绕“无机化学——拓展与融合”主题,以学术交流为平台,展示四年来我国在无机化学领域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进展,集中研讨新时代无机化学及相关学科方向发展的新动向、新问题和新启示,促进一流无机化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8月19日上午,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和山东大学承办的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体育馆隆重开幕。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钱逸泰,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中国科学院院士佟振合、赵东元、陈小明、谢毅,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中国化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范青华研究员,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唐波,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爱国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后进入大会报告阶段。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作了题为“定向组装合成多级结构功能介孔材料”的报告,香港中文大学王建方教授作了题为“表面等离激元金属纳米晶体颗粒”的报告,北京科技大学邢献然教授作了题为“稀土金属间化合物的磁结构与负热膨胀”的报告,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曹荣研究员作了题为“MOFs基催化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的报告,东南大学游雨蒙教授作了题为“具有钙钛矿结构的分子铁电材料:设计与合成”的报告。大会报告由严纯华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谢毅院士主持。

8月21日下午,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闭幕式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举行。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钱逸泰,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陈小明、陈军,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郑素萍,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左景林,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出席闭幕式。
钱逸泰院士对本届大会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回顾过往才能知晓今日的伟大,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化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无机化学也在与胶体化学、电化学、量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融合中茁壮成长。他希望,秉持着大会“拓展与融合”的主题,未来无机化学及相关学科研究工作者能够更加努力地学习与融合,在老一辈化学工作者打下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会上,左景林宣布下届(2023年)无机化学学术会议承办单位为兰州大学。下届承办单位代表、兰州大学唐瑜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兰州大学对下届会议的初步设想以及学校和化学学科的情况,确定会议主题为“无机化学——经典与摩登的完美演绎”,会议主席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郑素萍向在场嘉宾介绍了CCS chemistry期刊情况,表示CCS chemistry由中国化学会自主运营,是中国化学会的旗舰新期刊,是中国的“本土化”期刊,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化学工作者。

闭幕式上颁发了此次会议的优秀墙报奖,分别是RSC(英国皇家化学会)资助的15个墙报奖,ACS omega期刊资助的5个墙报奖和组委会资助的10个墙报奖。高松院士、陈小明院士、陈军院士、钱逸泰院士、王琪珑为优秀墙报奖获奖者颁发了证书。闭幕式由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郝京诚主持。
闭幕式之前进行了大会报告。南京大学王新平教授作了题为“面向精准合成和功能特性的元素自由基化学”的报告,北京大学张俊龙研究员作了题为“近红外发光稀土探针:从分子设计,激发态到生物应用”的报告,陈军院士作了题为“无机与有机融合的电池材料”的报告,钱逸泰院士作了题为“无机固体化学的发展”的报告。大会报告由陈小明院士、高松院士相继主持。
本次大会参会人数超过2000人,开设了两场次大会报告、11个专题论坛,专题论坛包括:固体无机化学、纳米合成化学、能源材料化学、无机催化材料、稀土材料化学与应用、金属有机化学、配位化学、团簇化学、生物无机、物理无机化学、资源与环境化学,各专题包括主题报告、邀请报告和口头报告三种报告形式;大会还开设4个特别论坛,分别是无机化学教学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女科学家论坛和研究生短报告。在3天的时间内,与会学者围绕无机化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全面展示了四年来相关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深入探讨了学科交叉背景下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实现拓展与融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