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顾颉刚两次赴青岛在山东大学演讲,第二次太投入嗓子都哑了

发布时间:2019-10-03 14:13:22 发布来源:齐鲁壹点 作者:刘宜庆

    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名诵坤,字铭坚,号颉(xié)刚,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1931年4月3日,顾颉刚离开北平。这次出行,足迹踏上冀豫陕鲁四省的土地,调查古迹,搜集史料,考察文物。4月4日,参观定州中山靖王墓;6日,正定考察古庙和佛塔;7日,在小屯观看中央研究院考古发掘。随后,顾颉刚从河北进入河南,从河南到陕西。5月10日,到齐鲁大学。参观山东省图书馆,在馆长王献唐的带领下,观看各个房间收藏的书籍。5月16日离开济南,经龙山、淄博,三天后到达青岛。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校长杨振声邀请顾颉刚住在第八校舍。5月19日晚,杨振声做东,在顺兴楼宴请顾颉刚,为他接风。黄际遇、闻一多、梁实秋、赵太侔、黄淬伯(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语言学家)、王昆玉(时为中文系讲师)、方令孺、刘康甫(会计主任)、邓仲存(校医)、陈季超(秘书长)作陪。宴席结束后,闻一多和方令孺到顾颉刚住处,谈了片刻方离去。大约在当晚宴席上,杨振声就邀请顾颉刚为青大做演讲。第二天,青岛各大报纸都已刊登顾颉刚到青岛的消息,并在街上大贴广告。1931年5月21日,这一天顾颉刚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参观市立图书馆;到中华书局购书,然后乘汽车到四方,游览公园,中午在公园内的食堂吃饭。午饭过后,顾颉刚乘车去李村,游览农林事务所,参观牛舍。下午返回国立青岛大学,预备晚上的演讲稿。晚上七点半,顾颉刚在青大演讲《黄河流域访古之经过》,向青大的学子介绍他一个多月来在黄河流域访古考察的经历,历时一小时二十分钟。


      笔者没有查到这个演讲稿,但是从顾颉刚的日记记录来看,他行程东西几千里,演讲的内容就近取材,在旅行中的见闻随手拈来,跨越上下五千年,以期激发学生对历史地理、考古访古的学术兴趣。可能在座的青大学子对考古、文物并不是很感兴趣。这对顾颉刚来说,是一个小小的刺激,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究竟不是一个能演讲的人,今日费时虽多,但听众无甚兴味。先走者甚多。我想,即以此为我演讲的末次吧。”来到青岛,怎能不观崂山。顾颉刚在青大中文系教师和图书馆人员的陪同下,游览崂山,“看太清宫所藏万历本《道藏》”,在华严庵参观“康熙藏经及明刻书”。在青期间,顾颉刚与黄际遇、黄淬伯、丁山、王昆玉等人交往甚密。他很受欢迎,青岛大学的行政工作人员刘康甫、陈季超都宴请他。去崂山太清宫时,乘坐的是海军的海圻舰,“由海军中人送至太清宫”。5月27日,顾颉刚离开青岛,黄际遇为他送行。这是顾颉刚与山东大学的前缘,还有后续。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山东大学聘请顾颉刚为文学院院长,他没有接受。但普通的教授聘书愿意接受。不料,9月份前往青岛时,适逢胶济路被水淹,只好退了回去。“山大里有几位研究新史学的教授,我十分愿意请教。我想,我的工作倘能够附属在山大,我每年到青岛二次,使得我写的东西因有他们的讨论而赶得上时代,那是最高兴的。”


      顾颉刚对青岛的印象很好。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956年,顾颉刚来青岛休养,住在杨向奎家中。1957年7月,顾颉刚再次来卫生部青岛疗养院治病,每日点校古籍不辍。后转入青岛疗养院,住居庸关路,“与李四光对门,丁瓒夫妇亦时往来”。夫人张静秋因为顾颉刚生病,来到青岛,以便照顾。这次住青岛期间,在山大中文系教授萧涤非的邀请下,顾颉刚到山东大学演讲,再续前缘。1957年9月24日,顾颉刚“为山大中文系演讲搜集材料”。这一次的讲题,和他手边从事的工作有关。此时,他正在标点清代姚际恒著《诗经通论》,后由顾颉刚作序出版。顾颉刚用了两天时间,见缝插针,为演讲搜集材料。9月26日下午,顾颉刚来到山大,与萧涤非、高亨、黄公渚等教授见面。在山大大礼堂,为中文系同学讲“诗经的来源问题”。这一次,顾颉刚演讲很投入,面向四百多个听众,演讲了两个半小时,“喊得嗓子也有些哑了”。这次的演讲,深受山大师生的欢迎。萧涤非预约第二次演讲。10月1日,顾颉刚看孙作云《说诗经大小雅同为西周末年诗》,准备做“诗经编次问题”的演讲。结果因为身体原因,顾颉刚听从夫人张静秋的劝说,谢绝山大再次演讲的邀请。1959年夏天,顾颉刚又到青岛疗养。山大已经搬迁到济南了。顾颉刚很多山东大学的好友,也到济南了。黄孝纾(公渚)因为身体健康欠佳,且酷爱崂山山水,没有随校迁往济南,仍然留在青岛从事古典文学研究。有黄公渚还在青岛,两人一起谈古籍,忆往事。在青岛海滨,阵阵海风吹拂两位硕学大儒的银发,谈起山大在青岛的种种往事(比如丁山之死),真有恍然如梦之感!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