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王小云:密码界的女杀手

发布时间:2019-12-17 15:15:56 发布来源:报刊文摘 作者:张璐

1117日,“2019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这项设立4年的大奖迎来首位女性得主——密码学家王小云。

在信息时代,金融服务、网络安全等背后都离不开密码系统的“护航”。在大众眼里,密码带着神秘色彩,王小云破解和设计密码的经历则更为传奇。

    从小对数理化兴趣浓厚

1966年,王小云出生于山东诸城一个教师家庭。她的父亲毕业于诸城师范学校的数学与化学班,受父亲影响,王小云从小就对数理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由于高考数学成绩优异,她报考了山东大学数学系。当时,山东大学数学系师资力量雄厚,授课的都是著名数学家潘承洞等专业上非常优秀的教授。

1987年,王小云考上山东大学的研究生,师从著名数学家潘承洞学习解析数论。一年多后,在导师的建议下,王小云转学密码学。这个决定成为她科研生涯的一大转折点。

当时人们对“密码”的认知尚停留在“摩尔斯电码”上,山东大学乃至中国的密码学根基未深。获得山东大学基础数学专业博士学位后,王小云留校任教。没有科研经费,她就在仅有的一张小书桌上开始了她的密码研究。在2004年之前,王小云基本上属于默默无闻。

    攻破国际两大密码城堡

20048月,在美国加州圣芭芭拉召开的国际密码大会上,王小云的研究报告令会场掌声雷动。她和研究团队找出的“漏洞”,让坚不可摧的密码算法堡垒瞬间崩塌。

多年来,哈希函数MD5SHA-1是国际上公认最先进、应用范围最广的两大重要算法。广泛应用于金融、证券等电子商务领域。按照常规方法,即使先进的计算机也需运算100万年才有可能破解。

在国际密码大会上,王小云首次宣布了她及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对MD5等四个著名密码算法的破解结果。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RonRivest就是MD5的设计者,第一个冲上台表示了祝贺,他说“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MD5是我设计的,不愿意看到它倒下,但是大家必须推崇真理。”从此以后,王小云多了一个称呼,那就是密码的女杀手。

2005年,王小云再次宣布了破解SHA-1的消息。SHA-1在美国等国家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密码算法被破解的消息再次引起强烈反响。

“密码是一个攻防的过程,为何现在国际国内密码设计水平这么高?这取决于密码分析的不断进步,不断发现密码系统的漏洞,从而知道从哪方面防范。设计上要能防御所有攻击的可能性,尽可能想到未来存在的攻击,设计更好的密码系统。”

王小云破解了5个国际通用哈希函数算法,那她成功的密码又是什么?王小云归因于“坚持”,“一个人能够坚持10年做一件事,一定能做成。”很多人曾说王小云“愚”、“倔”,但就是凭着这股倔劲,她每天的研究都是围着哈希函数打转。这种生活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而且很辛苦。但王小云乐在其中,她常说“只要受得了科研的苦,没有吃不了的苦”。

    设计我国首个哈希函数算法标准SM3

在哈希函数的两大支柱算法遭受重创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向全球密码学者征集新的国际标准哈希函数算法,王小云放弃参与设计新国际标准密码算法,转而设计国内的哈希函数算法标准。

2005年,王小云和国内其他专家设计了我国首个哈希函数算法标准SM3,其安全性得到国内外高度认可。经国家密码管理局审批的含SM3的密码产品如金融社保卡、新一代银行芯片卡与智能电表等相关产品已经在全国广泛使用。

SM3发布之后,数十项密码相关领域的行业标准出炉,国家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深刻。

对于自己在密码界取得的成就,王小云非常低调,有一次座谈会上,她开玩笑地说:“我的科研就是抱孩子抱出来、做家务做出来、养花养出来的。”这位数学女院士,平时生活也非常接地气,接触过她的人都知道,非常亲和、朴实。家里的餐桌上时常流溢着佳肴香气,家里的阳台上也永远飘着花草香味。

(摘自1118日《新京报》、腾讯网 作者 张璐)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