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疫情过后,阳光会更加温暖!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发布时间:2020-02-14 12:28:33 发布来源: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李丽云

自1月23日武汉“封城”至今已经21天,一批又一批的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络绎不绝地在湖北集结……

无论是坚守多日、还是刚刚抵达,来自全国各地的白衣战士快速和湖北、和武汉融为一体,他们在和疯狂的“病魔”抢夺患者的同时,也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无论多难,白衣战士们拥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坚信疫情一定会过去!疫情过后,天空会更加蔚蓝,阳光会更加温暖!

尽量适应那种憋闷感

2月11日 武汉

讲述人: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杨磊

援助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隔离区

2月02日,18:45时,飞机正在降落。出发前,在机场送行时,还能听见欢声笑语,现在,机舱内的黑暗中,一片寂静。大家都知道,我们已抵达疫区上空,当我们走出机舱的那一刻,没有之前的轻松了。

2月5日,第一次正式进入ICU隔离病区工作。午餐时间,刚刚打开盒饭,就听见“杨磊医生,有你的电话”。原来是ICU病房里中心静脉置管受阻,急需支援,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开始穿上装备,准备去病区。我心里十分清楚,为了节约物资,一般进去一次要连续工作5到7个小时才能从隔离区出来,这意味着还要再坚持5个小时没有能量摄入。

进到隔离区,只几分钟,就开始感觉憋气,我慢慢调整自己的呼吸,让自己尽量适应那种憋闷感,还有上了雾气看不清东西的眼镜。查看患者,调整呼吸机参数,中心静脉置管,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反倒那种不适感减轻了一些,可能我们本就是属于这个没有硝烟战场的战士吧,投入战斗可以驱赶一切。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做完最后一个中心静脉置管,脱下防护服走出病区,前胸后背已全部湿透。

2月6日,夜班与同组的三位医生一起进入病区查房。不知不觉,已近午夜,走出病区,小憩一下,准备后半夜下一轮的奋战。凌晨5点,一线医生急促的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杨老师,10床病人血氧下降!”立马翻身下床,熟练地眨了几下眼睛,让自己瞬间清醒。仔细查看了患者的状态及监测数据,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末梢血氧饱和度及潮气量逐渐回升,病情暂时得到控制。此时已全无睡意,干脆坐在电脑前查看每个患者的记录,等待着晨会交班。

病房里,大家都在相互加油鼓劲!

2月12日晚

讲述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科专业护师王娅琳

援助地点:湖北武汉人民医院东院区

当听到医院即将组建援鄂医疗队时,我在第一时间向护理部报名并入选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出发时医院领导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同志们,靠你们了!”我们都明白,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都深刻地感受到肩上的重任。

我所在的病区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重症病区,尽管进入病房前心里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是进入病房后还是有些紧张,直到碰到一位患者。这位患者病情很重,看上去有些紧张,一直紧握着手,望着天花板。为了安抚她,我和她聊了起来。“阿姨,请放心,我们是齐鲁医院的。”阿姨转过头来,看着我,用山东方言说“俺老家也是山东的,山东潍坊的,可算碰到老乡了。”脸上也露出来笑容。“阿姨,我们一直在这里,这个病房的大夫护士都是山东的,我们会一直在这”。“嗯嗯,我会出去的,到时我请你们去我家做客”。

一会儿查房的教授也过来了,细心地为阿姨解答问题,看着阿姨脸上的笑容,我也感觉没那么紧张了。尽管每天下班后大家都汗流浃背,累到没力气说话,但大家都在坚持着,病房里大家都在相互加油鼓劲,一句简单的话,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让病人感到很温暖。

“上海方案”与家乡红肠

两者都是“食粮”!

讲述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查琼芳

援助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

2月12日,援鄂第十九天,武汉晴转多云。

三女将值班的运气还是不错的,除了零星处理了两例突发事件以外,真的是一夜无殊。上半夜的时间在熟悉新病人情况和复习老病人病历中很快度过。

一起值班的周医生是个“雷锋”。在到达武汉的第二天,也就是我们大家忙着培训消毒隔离知识、准备上岗时,他们医院一起来的一个小伙伴发高热,这位小伙伴到武汉前奋战在发热门诊,所以领队为了大伙的安全,命令她单间隔离。被隔离的她需要有人照顾,周医生主动承担了为小伙伴送饭送菜的职责,幸运的是三天后小伙伴退热了,核酸检测也是阴性。

周医生来自二级医院,今天是在武汉的重症病房第一次单独值夜班,心情忐忑、紧张。我们一起安慰她,三人一起,同舟共济,互相帮助。下半夜,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夜间刺骨的冷在棉大衣、取暖器的保护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夜平安!

8点交完班后,来自上海九院呼吸科的熊主任给大家上课,题目是《病毒性肺炎所致呼吸衰竭的诊疗思路》。熊主任已经总结好前段时间病人诊治的经验,结合了其他在武汉重症病房一线各位大佬的诊治经验和武汉各医院ICU专家之前一个月救治危重病人的经验、2003年SARS救治的经验,为我们制定了一整套上海医疗队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救治的模式,他的“上海方案”考虑的一应俱全,感觉夜班后的自己补充到满满的精神食粮,一扫值夜的疲累。

晚餐我们品尝了上海爱心人士“投喂”的三林大红肠和金枪鱼罐头,听说上海市相关部门也集中采购了两吨蔬菜送到酒店,这是上海各界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今天两种食粮俱全,又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支持,我们一定不辱使命!

“你跟我妈妈差不多大

看到你们遭受疫情,我们非常心疼”

2月12日

讲述人:南京鼓楼医院护理部助理、副主任护师王清

援助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我们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负责一个病区,一共50张病床。今天我们护士发现,有个病人从入院到今天,拒绝吃药、拒绝输液、拒绝各种治疗。听完护士汇报,我非常揪心,也特别能理解患者的情绪。

我到病房里跟他沟通:“我是这里的护士长,我叫王清,来自南京,我们这个医疗队是特别为了这场疫情过来的。我们的目标就是希望这一天早点过去,希望大家都好。”

我又问她,你家人怎么样?是不是想家了?是不是希望家里人过来看望你?有什么需要可以跟我们讲。

我跟她说:“你跟我妈妈差不多大,看到你们遭受疫情,我们非常心疼!”

这样的沟通,其实花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患者从我的话语中感受到了真诚和关心,后来就配合我们输液了。

之后我又去跟她沟通,“我们顺便给你采个血,就是在输液的时候把血采了,这样你可以少挨一针。”她同意了,后来我们顺利完成了今天对她所有的治疗。

这两天,我们已经开始关注团队的心理建设。我们团队里,一共有100个护士,我们分为了六个组,四小时一个班,工作量看似比平时小,但是因为穿着防护服,行动力受了很大的限制,而且心理压力也比较大,所以我们在排班的时候,每个班次的人数,都是普通病房的两倍或两倍半,这样才能保障护理的质量。

许下了三个生日愿望

2月13日 天气 多云

讲述人:江璐璐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 护士

援助医院:湖北省孝感中心医院

没有生日蛋糕?用7个小面包组合而成。没有许愿蜡烛?用棉签可以代替。我真的要为我的小伙伴们机智点赞。

2月13日,是我33岁的生日。我没想到我的生日会在湖北孝感中心医院的宿舍楼度过。作为重庆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这是我在这里战斗的第17天,感谢我的小伙伴们陪我一起度过。

在这里的工作是紧张而繁忙的,但是同事们相互配合,我是男生,在一些重活、累活上更要主动积极。没想到队友们在这个时刻还记得我的生日,还给了我惊喜。黄倩说,虽然现在条件有限,还是要注意仪式感,于是把早餐的小面包凑在一起,还用棉签来当蜡烛,真是一个小机灵。

“Happy birthday to you,祝你生日快乐……”中午12点整,7个小面包组成的生日蛋糕摆到了我面前,一同支援湖北的医疗队队员们把我围在中间,将蛋糕上的棉签点燃后,大家唱起了生日祝福歌。催着我许愿,千言万语都说不出我的感谢。我许下了三个生日愿望。“一是希望疫情早点得到控制,及早结束;二是全体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能够平安回家;三是我在重庆的家人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做有温度的湘雅护士

 2月13日 星期四

 讲述者:国家医疗队队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神经内科主管护师赵双

 援助地点: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130个人的大队伍,转眼间就驻扎武汉五天了。每天,我们都提前一小时到医院,按标准流程穿好防护服,并由督导老师检查我们的穿衣“质量”,最后在胸前背后写上每个人的名字,配上“加油”和“爱心”,为大家打气。

昨天接班后,我去病房巡房,正遇到一位老爷爷从厕所出来,坐回床上唉声叹气,脸上还有泪迹。看见我,他说:“我上个厕所走两步就喘不上气,还能让我见见家里人吗?”

他也根本没打算让我回答,一直在自说自话。我想,他只是需要一个“树洞”,倾诉他的悲伤。不过,老人的话让我鼻子发酸。我只能强忍眼泪,分散他的注意力:

“嗲嗲(南方方言),不要激动。我先给您把氧气带上好吗?”

“嗲嗲,您吃了中午饭吗?”

“嗲嗲,您今天的药吃了吗?”

被我这么一“打岔”,老人想起自己还有几种药好像忘记吃了。他打开抽屉,拿出我们发给他的药品。

“嗲嗲,这个药都是湘雅医院的专家们给您开的,吃了肯定会有效果的。要按时吃药呀。我是赵双,您今天的责任护士,我先协助您吃药好吗?”

我给老人打来一杯温开水,把他要吃的药物一片片整理好,递到他手上,看着他把药吃下去,又陪他聊了会儿。他的情绪明显好多了。

在我准备去下一床巡视时,爷爷叫住了走到门口的我:“妹子,你们是湘雅医院的对吧?你们医院的护士可真有温度。”他一个劲地跟我说感谢。

这个插曲,让我想到一件很重要的事:对病人来说,除医学治疗外,他们还很需要鼓励和安慰,尤其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嗯,我要做一个永远都有温度的护士!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