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那个哭着鼻子请战的小姑娘踏上战场了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发布时间:2020-02-23 20:46:35 发布来源: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

    “我去武汉前线的原因,就是不想每天看着新闻掉眼泪,我心疼那里的每一个人,所以,我要加入这场战争,尽自己的一份力。”


孩子,你笑起来真好看

讲述者:国家医疗队队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副主文川
援助医院:武汉方舱医院

2月23日 武汉 阴


    昨天是我入汉第19天。我进舱查房,再次见一位小姑娘。这是我所在方舱医院中年龄最小,也是这里现在唯一的儿童患者——11岁的冬雪。


    小女孩是家庭聚集性发病患者之一。她的爷爷84岁,因出现食欲不振,后病情加重,至医院检查诊断为新冠肺炎,并进入光谷定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再后来,全家其他四人(奶奶、爸爸,妈妈及冬雪)均出现不适。78岁的奶奶也因此住进了重症监护病房。爸爸临床确诊处于隔离期,妈妈和冬雪则轻症住进方舱医院。


    作为进舱医生分区查房,冬雪母女并不在我的分区。但同事们都是成人科医生,我作为儿科医生,接触儿童患者最多,所以对冬雪有特别的亲近感。


    第一次见到冬雪时,虽然口罩遮住了她的脸庞,但从她清澈的眼神和上扬的眉毛,依然能感受到她的笑容与乐观。

1A29D


    我问孩子怕吗?她说,不怕,这儿有妈妈和那么多大人,就是有点担心爷爷奶奶和爸爸。


    我详细了解病情后,把服用药物及注意事项告诉她,并举起拳头示意“加油”,我们互相竖起大拇指给对方鼓励。


    前天进舱,小姑娘告诉我好多了。我也问她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孩子说,想看名著。我说,你先把病治好了,以后有很多时间能看书喔。她却说自己在这有吃有喝,还有医生看病关照,不读书很不好,并且她很喜欢读书。


    我笑了。出舱后,我把冬雪的愿望报告了队领导。他们迅速联络了武汉市民志愿者,当晚就收到了很多儿童书籍,包括名著、漫画和学校学习用书等。


    昨天,我们把书籍带进方舱,让她挑选。看她很开心的笑容,和认真挑选书的样子,我们都很开心。


    孩子,你知不知道,你天真无邪的笑容,真的很好看!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能健健康康地回到校园和你的同学们中去。祝福小丫头,我们一起加油!


那个哭着鼻子请战的小姑娘踏上战场了

讲述人:广东省中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凌传仁
援助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月21日 武汉 阴转晴


    最近因为工作,我强烈感受到了广东省中医院人的团结力量。那些看似微小的瞬间,给予了我更多的温暖和感动。


    根据上级要求,医院于2月17日派出第六批医疗队,35人来到武汉,接管武汉雷神山医院的一个病区。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更想称呼我的同事为“战友”,因为我们在打一场守护人民健康的保卫战。


    在这一批队员中,那位曾经因为没能入选医院第二批医疗队,而哭着鼻子请战的小姑娘宋梦西终于踏上战场,剪去长发、铲平发脚的她像一个冲锋的战士。

3BBD1


    大学城医院麻醉科护士洪妙君说:“我去武汉前线的原因,就是不想每天看着新闻掉眼泪,我心疼那里的每一个人,所以,我要加入这场战争,尽自己的一份力。来到雷神山医院以后,我变得更坚强、独立和强大了。我可以跟大家一起努力,只为了明天更好,这就够了。不用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


    通过关注媒体新闻报道,战友们临出征前一幕幕感动的画面深深触动着我。在武汉接到他们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本来上次就要和你们一起来的,这次终于会合了!


    这就是我们广东省中医院人的精神,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勇担使命。


    目前医院有78名队员在湖北支援。作为医院医疗队护理团队的领队之一,我深感肩上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压力也倍增。我要保证团队战友们的健康和安全,就像张忠德副院长说的“一个都不能少的平安健康归队!”于是,排班成为让我头疼的问题,既要充分考虑临床实际工作量,保证当班人员不因人员少太过忙碌,又要保证护理临床安全,还要兼顾战友们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通过近段时间的摸索,我总结出一套可以让战友们劳逸结合的班表。


    最让我感动的是大家“有困难一起扛,有责任同担当”的精神, 无论何时,只要有任务,医疗队群里的回复总是“我有空” “没问题”“交给我”……


“我们就是来打硬仗的”

讲述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季翔
援助医院:武汉人民医院东院区

2月20日 武汉 多云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山东省第五批医疗队接手病区后,终于迎来了第一批出院患者。其中部分患者达到了出院标准,可以出院隔离;其它几位患者也已经多日未曾发热,症状明显改善。


    山东援鄂第五批医疗队全部由齐鲁医院的医护人员组成,始终保持高效的工作,所负责的两个病区也在按约定加快步伐转为重症病区。这支齐鲁医院整编医疗队,以呼吸与危重症专业为主,其它内科专业全面覆盖,人人都有一技之长,“我们就是来打硬仗的”。

1D9D8


    呼吸与危重症专业的医生负责医嘱、阅读CT片。危重症患者往往多种疾病共存,而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因此每个专业在这里都是至关重要,专业齐备的优势让我们真正做到了危重症患者的综合诊治;每天都会有病区主任和教授负责质量控制、安排影像学和病毒核酸检测、综合评估治疗方案——顶层设计的理念,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加快运转,节约医疗资源能收治更多的患者。


    “一切服务患者,一切为了患者”。每天,医疗队的两位队长李玉教授和胡昭教授,还有护理部的曹英娟主任都会在一线指导工作,到处“挑毛病”,不放过任何一件小事。


    齐鲁医院的历代专家都是如此,拿工作当乐趣,喜欢亲力亲为、事无巨细,还经常搞“突然袭击”;所谓“下沉基层”,从来不需要文件要求。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每个人都是在“挨熊”中成长的。


    在前线奋战的日子,紧张仍然愉快。每个人的脸上最多的还是微笑的表情。“举重若轻”,其实这才是真正齐鲁医院130年来沉淀的底蕴。


一个屏风暖人心

讲述人:广西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护士江淀淀
援助地点:武昌方舱医院

2月21日 武汉 多云


    “护士,你可以再帮我问问看有没有屏风吗?昨晚吹了一夜的风,本来不咳嗽的,今天都有点咳嗽了。”


    “你先好好休息,我是你的责任护士淀淀,马上帮你落实。”


    21日中午,刚一上班,方舱医院A区115床的病人再次问起了屏风的事情。115床的病人昨天入院,因为床靠近走道,风大,她担心吹风会影响身体。因为所有屏风都给了此前的其他病人,没有闲置的,所以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目前仍没有备用屏风,怎么解决呢?”我思索了一番,最后,决定先去确定今天有哪些病人出院,再了解出院病人床位有没有屏风,与出院病人沟通,看能不能把屏风给她用。

BB52B

    经过一番沟通和努力,20分钟后,我终于把屏风拉到了115床的床边,她看到了,马上从床上起来协助摆放。“非常感谢!谢谢!”她紧紧握着我的手,连声道谢。


    “病人无小事,事事总关情”。这么多天来,我们面对的病人多是轻症,除了进行医学治疗,就是对病人开展心理疏导,给予病人耐心细致的关心照顾和及时科学的治疗观察,防止病情加重发展。


    目前,我们的护理工作越来越顺畅,如果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相信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出院,赢得最后的胜利!


“姑娘,谢谢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帮助我们!”

讲述人:孔祥凝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护士
援助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

2月21日 武汉 阴转晴


    转眼间,我已经在抗疫前线——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支援25天了。近几天武汉天气很好,阳光把雨雪阴霾一扫而光。路上,偶然发现街道两旁的树枝发了芽,墙角的花也开了,大自然似乎在给人类传递一个信息:生命是顽强的,一切都会变好。

刚走进病区,就传来了一个好消息:组内两个阿姨今天可以出院了!我打算去病房看看她们并送上祝福。没想到,刚迈进病房还没开口就被认出来了,让我非常感动。阿姨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祥凝,阿姨要出院了,感谢这么多天对我的照顾,比家里人还要上心,真舍不得你。”我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轻轻拍抚着阿姨的背说:“阿姨,要出院了,开心点。”


    送走阿姨后,病房又接收了一位新病患,89岁高龄的大爷。他除了新冠肺炎外,还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基础疾病,病情比较复杂,需要多被关注。经过医生们综合评估,按医嘱,我给老人进行治疗,每一项操作我都格外仔细小心,并反复询问老人有没有什么不适。

1EBE0


    由于住院患者不能有家属陪伴,医护人员就是患者最亲近的人。大爷刚入院有一些焦虑和恐慌,我走到他床边轻声安抚:“大爷,您别害怕,好好配合治疗,您的家人还在等着您早日回去团聚呢。有什么需要,您就跟我们说。”


    我觉得护士这份工作就是要以“仁心”换 “人心”,多一些关爱、鼓励和疏导,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也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安抚好大爷后,同病房患者向我竖起大拇指:“姑娘,谢谢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帮助我们,我们一定好好配合治疗。你去忙吧,我会帮你照顾他的,有什么情况我帮他按铃呼叫你们……”这些话语让我深受感动。虽然在身处隔离病房,但爱不曾被隔离。此刻,我感觉在武汉支援的这段日子里,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