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疫线故事​⑧】争分夺秒,一个早班取样9个咽拭子

发布时间:2020-02-26 21:10:17 发布来源:新时报 作者:

己亥末庚子春,一场来势汹汹的病疫由荆楚大地席卷全国,各地纷纷拉响警报,打响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山东省对口援助黄冈市,先后派出十余批医务人员对口支援湖北省武汉市和黄冈市,齐心协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充分展示身处疫情防控战线的医护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救死扶伤与病魔斗争到底的精神,由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支持,大众网·海报新闻发起“疫线故事——我的爱对你说”特别策划,并联合湖北荆楚网、黄冈日报等媒体同步刊发,让广大医务人员作为主人公,讲述在湖北武汉、黄冈前方医疗队援助期间自身的感动、感悟和感受,讲述在一线工作生活期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讲述自己与疫魔斗争、在这场全国战疫战场上的感人瞬间。

【疫线故事⑧】争分夺秒,一个早班取样9个咽拭子

□作者:李兴国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助湖北国家医疗队员

2020年2月19日, 我们经过四个班次的工作,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恐惧感不再像刚来时那么强烈了。最初吃的苦头,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未知的恐惧造成的。在防护上,我们格外小心,恨不能所有防护措施都用上,这也是一线医护的普遍心理。因为,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是致命的。

进入污染区,同事之间相互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职业暴露。毫不夸张的讲:整个团队是生死与共的,每一个人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了与你并肩作战的队友。

我们组进入湖北后第四个班次是5:00—9:00,这个时间段主要的工作是测量生命体征、发饭和口服药、留取化验标本。作为传染病房,患者的一切治疗和生活需求由护理全权负责。在诸多护理工作中,采集血液标本耗费时间最长,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职业暴露的风险也比较大。我们一组的同事年资比较高、技术也可以,一番抽血下来,普遍反应有难度。主要原因在于戴上防护镜后视线受影响,再就是手上戴两层防护手套后,最敏感的食指根本无法感知血管弹性。

危险系数最高的是采集咽拭子做核酸检测,因为采集过程要直接面对患者的口鼻,呼出来的气流会喷到采集者的脸上,另外采集时患者极大可能会出现恶心、咳嗽,引起飞沫喷溅。因此,采集咽拭子时,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佩戴360°防护面罩,升级为三级防护。同济的值班老师把东西备齐后让我们自行决定谁采,因为三级防护面罩只有一个。作为我们组唯一的男生,我接了过来。恋恋姐帮我佩戴好防护面罩,我又向她请教了一些操作的注意事项,就开始了第一次采集咽拭子的工作。

第一位患者配合很好,悬雍垂及咽喉部暴露充分,擦拭的时候也没恶心咳嗽。采集到第二位时,防护面罩上出现了雾气,视线受到影响,咽喉部暴露不充分,也没有找到压舌板,最后用大棉签压住舌头,才采集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是往后,面罩的雾气越大,最后汇聚成水滴,顺着往下流。一早共采集了九个咽拭子,到最后根本看不清什么部位,只能凭感觉患者有轻微的恶心,有躲避动作,说明棉签触及咽喉部。因此,我想以后如果采集,一定要速战速决,在面罩形成水滴之前尽快采集完成。

我们九人换完衣服走出医院时,已经接近十点。雪后的武汉,大晴,阳光刺眼,虽然温度还很低,但大家心情都很好,因为,我们见到了抵达武汉九天来,最晴的天,最亮的光!

返回宾馆的途中,空旷的马路上,遇到了洒水车,洒水车过后,我们幸运的见到了彩虹。色彩绚丽的彩虹桥,仿佛连接胜利的彼岸!

责任编辑:付兴帅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