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队员进病房前,接受一个“拥抱”

发布时间:2020-03-12 09:01:39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赵丰


□ 本报记者 赵丰

  防护装备是保证医疗队队员安全进入隔离病房的“铠甲”。对病区感控员来说,他们的任务是“帮队友穿上最安全舒适的‘铠甲’”,让队员们安心工作。
  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拥抱”“目送”队友进病房,是山东医疗队感控员特有的仪式。
  “拥抱”并不仅仅是感情的流露,还是感控的需要。“由于防护服通常比较宽松、肥大,很容易胀气,如果碰到身材娇小的队员,我们感控员就会把他紧紧地抱入怀中,加压排气。”第七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青岛二队感控员宗屹说,“相信这也是一种特别的鼓励,是一种力量的温情传递。”
  队员们穿好防护服后,感控员要再仔细检查一遍,然后目送队员们进入隔离病房。宗屹说:“开始时对这些很陌生,送队友进病房心里很忐忑,现在更多的是自信,觉得自己各个方面都做到位了,但也会考虑防护效果能不能在里面保持4-5个小时的问题。”
  出舱后,感控员就会询问队员,征求意见,一点点改进。宗屹说:“大家一直在摸索。”
  来自山大二院的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感控员冯昌告诉记者:“刚开始护目镜戴在防护服外面,但因为脸型不能完全适应,后来又改进了。女队员头发后面的小揪揪时间长了容易滑脱,也提醒进行了处理。每次进出隔离病房的几道门,都是两个人进,两个人出,相互检查。在病房两人碰见,也要互相检查是否出现职业暴露。”
  最初,对新冠肺炎的陌生甚至恐惧,导致防护过度成了“标配”。比如有的医疗队把手套用皮筋勒住防止滑脱,护目镜松紧带勒得过紧,最终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容易发晕。后来证实这些方式并不恰当。
  随着工作越来越有序,感控工作也在朝着更加安全、舒适的方向去努力。队员到病区之前,感控员已把防护服仔仔细细进行了检查,连一个不起眼的小孔也不能放过。冯昌曾多次检查出这些瑕疵,他说:“病房是病毒集中的地方,一个小孔就很容易导致职业暴露。”
  在青岛二队,感控员编入了特定的医护小组,专门服务固定的一批队员。宗屹告诉记者:“这样,感控员会对每个队员的习惯更了解。在严格遵守流程和防护要求前提下,我们尽量满足队员的职业习惯,让他们在更舒适的条件下工作。比如有的喜欢袖子弄得紧一些,有的会粘上敷料。感控员也会把防护服按照穿戴顺序摆好,让队员按流程穿戴时更方便。”
  出舱后脱防护服同样关键。原本这一区域没有视频设备,后来配置上了,感控员可以看到队员脱防护服的过程,一旦发现哪一步不符合规范,就立即告知,并按预案立即处理。
  虽然我省医疗队已在湖北奋战多日,各项工作早已步入正轨,但正如感控员们所说:“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严守流程,筑牢安全防线,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