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假日必定成为牢固印记在人们脑海中的极为特殊的时间节点。自从在武汉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以来,该传染病的“元凶”——新冠病毒就在湖北及至全国各地迅速传播开来,给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不仅如此,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疫情暴发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新冠肺炎疫情已席卷全球,欧美国家成为了疫情中心。尽管我国抗击疫情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输入性病例不断增加的强大压力下,“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必然是今后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目标。

1新冠病毒传播途径研究带来的启示
新冠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呢?随着对新冠病毒开展一系列溯源研究,其传播途径也逐渐明晰。关于传播途径的表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指出,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液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粪-口传播是指各种病原体经大便排出体外,随着被污染的环境介质(食物、水、空气等)进入人体消化道或呼吸道使人致病的方式。粪-口传播是许多传染性病症的经典传播途径,这些病症包括伤寒、霍乱、痢疾、甲型肝炎、戊型肝炎、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此外还有一些寄生虫疾病,比如绦虫病、蛲虫病、蛔虫病等也是经粪-口途径传播。所以,采取可行措施来防范传染病经粪-口传播是十分必要的。

2实行分餐制是切断粪-口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人群中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是幽门螺杆菌,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为50%~80%。已经证实,消化性溃疡、胃炎、胃淋巴瘤以及胃癌等多种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指出,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是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很容易通过不清洁的手、食物、餐具和水源等介质传染,其感染情况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在传染性疾病中,甲肝、戊肝同样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涉及食物、饮水和日常生活接触。为了防范导致传染病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经粪-口途径进入人体,很有必要反思我们习以为常的饮食方式,可以说,实行分餐制不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3实行分餐制为中餐饮食文化注入健康内涵
餐饮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一种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中餐饮食通常采用合餐制,每当家人团聚、朋友相邀、同事交流时,大家不仅使用自己的筷子和勺子从餐盘中反复取拿菜肴,而且还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以表达热情和关爱。这种自古沿袭、演变来的就餐习惯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为主导的、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东方文化。而西方饮食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分餐制和AA制,这是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西方文化。
概括来说,合餐制强调共同分享与团聚,分餐制突出个人自主与独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自然而然地会在饮食文化及行为方式上有所体现,各自既有优势又有弊端,考虑到饮食卫生的需要,应当借鉴西方分餐做法,形成具有中餐特色的分餐制,以杜绝健康者和未知病患者的口腔细菌的汇合与“分享”,避免埋下某些传染病的“种子”,消除发生传染病的潜在隐患。
分餐饮食不应拘泥于单一形式,可根据饮食场所、就餐人员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分餐方式,比如针对高档宴席,需由服务员使用公用餐具为客人分配菜点和饭食;对于婚庆、家宴、团餐等日常宴席,以自主使用公筷、公勺取拿为主;对会议和工作用餐宜采用自助餐形式等,其中普遍提供和自觉使用公筷、公勺或许是体现分餐制的最简便、最容易实施、最容易被接受的主流做法。

4实行分餐制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和条件
实际上,分餐制并不是个新话题,对分餐制的呼吁和倡导始于1988年甲肝迅猛来袭之时,但“分餐”在我国餐饮业并未实行起来。15年之后,不期而遇的2003年“非典”危机又给国人一次强烈警示,饮食卫生问题也随之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作为行业组织,中国烹饪协会于2003年5月发布了《餐饮业分餐制经营服务规范》,对餐饮企业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和认可,自那以后,饮食分餐在部分餐饮业一直实行着,也成为了一部分人和家庭的自觉行动。但推出新生事物仅靠少数人难以成功,需要人人提升健康饮食理念,人人参与这场“餐桌革命”,并为之奔走呼号,身体力行。令人欣喜的是,近年风行的位餐、自助餐、外卖餐已是颇具代表性的分餐方式,让就餐者早已经历了多次的亲身体验,根植了分餐意识。多年来缺少的则是有关部门和组织机构的倡导引领、规范管理、督促考核等制度建设。

5实行分餐制需要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提供制度保障
为了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尤其在新冠病毒快速传播的今天,我们都要正视聚餐共食模式的诸多弊端,要借鉴西方饮食的合理做法,对传统饮食模式进行改革,每一个家庭的饮食,每一次公众聚餐,都应该实行分餐制。
据餐饮业权威人士估算,星级酒店中的70%-80%做到了为桌餐提供公筷、公勺等餐饮用具,而客流量最大的中小餐饮机构几乎没有提供的。因此,这就要求所有餐饮服务行业包括宾馆、酒店、饭店、餐馆、快餐店,以及居民家庭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对聚餐者一律提供经过彻底清洗、严格消毒的公筷、公勺等餐饮用具,全面实行分餐制,同时不提供或少提供一次性餐饮物品,从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健康生活新风尚。
中国营养学会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六条提出,要“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实行分餐制不仅给人们以卫生、安全的饮食,而且还能为食物和营养素的摄入量估算创造条件。如果做到分餐进食,同时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的食物推荐量作比对,就能大致上评估自己的饮食营养是否合理,也能避免因过量饮食而造成的身体损害。
近期,山东省商务厅发出了《关于在全省餐饮企业推行堂食分餐制的通知》,济南市文明办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济南市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指南》,要求餐饮企业和市民实行分餐制,保障在疫情防控期间用餐安全,以进一步巩固战疫成果。实际上,市场监管机构、卫生健康委、烹饪协会、饭店协会、营养学会等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在倡导推行饮食分餐制上都能够发挥权威作用,应当协同合作,顺应民意,正式颁布有关分餐制的专门管理办法,并且要开展经常性的考核及检查,督促餐饮企业严格执行行业新规范。


赵长峰,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原主任,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