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城市治理研究哪家强?——2019年“城市治理与政治研究”回顾

发布时间:2020-05-13 19:00:42 发布来源:光明网 作者: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 吴晓林、南开大学中国政府与政策联合研究中心(城市与社区治理研究中心) 李一  据统计,2019年年末全国大陆城镇常住人口8.48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

    作者: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 吴晓林、南开大学中国政府与政策联合研究中心(城市与社区治理研究中心) 李一

  据统计,2019年年末全国大陆城镇常住人口8.48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有2.80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36亿人。快速的城市化、快速扩张的城市空间、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多样需求,给城市治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近年来,国内学者加强了对城市治理和城市政治的研究。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陆续成立了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院)或基地,开设城市管理专业,初步形成了一支以城市治理和城市政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队伍。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引起了学界对城市治理的重视。2019年末、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凸显了城市治理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敬畏城市、善待城市,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那么,2019年,国内城市治理与城市政治研究进展如何?南开大学中国政府与政策联合研究中心(城市与社区治理研究中心),对此进行简略盘点。

  一、国内“城市治理与城市政治”研究取样

  为了梳理过去2019年国内城市治理与政治研究,我们检索了收录于CSSCI数据库的城市治理论文。为保证论文与研究主题相关,我们检索篇名中包含“城市管理”“城市治理”“都市治理”或“城市政治”的文章,再通过文献分类进行二次筛选,保留“中国共产党”“政治学”“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和“政党及群众组织”分类下的文献,最终获取论文198篇。同时,我们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8篇文献的关键词和作者进行分析,形成知识图谱、频数和中心性表格来对分析进行辅助。

  本次回顾主要集中在国内政治学、行政学对城市治理和城市政治的研究,对于其它学科暂时没有涉及。

  二、哪些学者和什么单位在做相关研究

  2019年,在进行城市治理与城市政治研究的机构中,上海交通大学发表的文章数量最多,为13篇(见表1),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均发表9篇成果,发表相关论文排名前10的机构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

  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在城市治理与城市政治方面的研究较为领先,2016年10月30日,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建设,成立了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队伍充足、实力强大,组建之后展现出蓬勃的活力。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将“城市治理与城市政治”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全国较早地建成城市治理“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产出了一批重量级的研究成果。

  1文献成果单位排名表

排序

单位

数量

排序

单位

数量

1

上海交通大学

13

6

华中师范大学

7

2

南开大学

9

7

华东政法大学

7

3

南京大学

9

8

中国人民大学

6

4

华中科技大学

9

9

武汉大学

6

5

复旦大学

8

10

四川大学

6

  根据CiteSpace的分析结果,大量学者参与到城市治理与城市政治的研究当中(见图1)。华中科技大学徐顽强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陈亮成果最多,发表文章4篇(见表2),上海交通大学韩志明、南开大学吴晓林以及复旦大学陈水生发表3篇文章。同时,观察成果较多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社区治理为2019年城市治理与城市政治研究的重要方向(见表3)。

1 文献作者图

城市治理研究哪家强?——2019年“城市治理与政治研究”回顾

2 国内期刊发表的“城市治理与城市政治”文献成果作者表

城市治理研究哪家强?——2019年“城市治理与政治研究”回顾

城市治理研究哪家强?——2019年“城市治理与政治研究”回顾

表3 多成果作者文献详情表

城市治理研究哪家强?——2019年“城市治理与政治研究”回顾

城市治理研究哪家强?——2019年“城市治理与政治研究”回顾

  在发表的城市治理与城市政治研究的期刊中,刊登论文数量最多的为《中国行政管理》,之后几位是《甘肃行政学院学报》《城市发展研究》《学习与实践》、《内蒙古社会科学》《行政论坛》和《探索》等(见表4)。

4 文献成果期刊排名表

排序

期刊

数量

排序

期刊

数量

1

《中国行政管理》

13

9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4

2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6

10

《城市问题》

3

3

《城市发展研究》

6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

《学习与实践》

5

《人民论坛》

5

《内蒙古社会科学》

5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

《行政论坛》

5

《求实》

7

《探索》

5

《上海行政学院院报》

8

《社会主义研究》

4

  三、城市治理与城市政治研究的主要内容

城市治理研究哪家强?——2019年“城市治理与政治研究”回顾  2019年城市治理与城市政治的研究,以城市基层治理为主(见图2)。

  CiteSpace的分析结果显示,“社区治理”的频数,在所有关键词中排位最高,达到32次(见表5),“城市社区”(17)、“基层治理”(11)、“城市社区治理”(9)和“城市基层治理”(5)都具有较高频数,其总和为74,过滤掉仅出现一次的关键词,社区治理相关关键词,在总频数中,占比约23.9%。同时,分析结果显示,“社区治理”的中心性最高,为0.64(见表6),“基层治理”(0.47)、“城市社区”(0.24)、“城市社区治理”(0.17)、“基层社会治理”(0.07)和“城市基层治理”(0.05),都具有较高的中心性。可以发现,社区治理相关关键词,在研究中具有极高的频数和中心性,在2019年的城市治理与城市政治研究中,大部分研究都和社区治理相关。

2 文献关键词知识图谱

 

城市治理研究哪家强?——2019年“城市治理与政治研究”回顾

5 文献关键词信息表(按频数排序)

序号

频数

中心性

关键词

序号

频数

中心性

关键词

1

32

0.64

社区治理

11

4

0

协同治理

2

31

0.57

城市治理

12

4

0

治理

3

17

0.24

城市社区

13

4

0

网格化管理

4

11

0.47

基层治理

14

4

0

乡村治理

5

9

0.17

城市社区治理

15

4

0.06

党建引领

6

6

0.22

智慧城市

16

4

0.02

技术治理

7

6

0.04

城市

17

4

0.05

治理路径

8

5

0.05

城市基层治理

18

4

0.15

公共服务

9

5

0.07

社会治理

19

4

0

人工智能

10

4

0.17

大数据

20

3

0.09

公众参与

6 文献关键词信息表(按中心性排序)

序号

中心性

频数

关键词

序号

中心性

频数

关键词

1

0.64

32

社区治理

  11

  0.09

  3

公众参与

2

  0.57

  31

城市治理

  12

  0.08

  2

城市化

3

  0.47

  11

基层治理

  13

  0.08

  2

碎片化

4

  0.24

  17

城市社区

  14

  0.07

  5

社会治理

5

  0.22

6

智慧城市

  15

  0.07

  3

基层社会治理

6

  0.17

9

城市社区治理

  16

  0.06

  4

党建引领

7

  0.17

4

大数据

  17

  0.05

  5

城市基层治理

8

  0.15

4

公共服务

  18

  0.05

  4

治理路径

9

  0.14

3

政府治理

  19

  0.04

  6

城市

10

  0.12

2

整体性治理

  20

  0.04

  3

治理体系

  综合论文下载和引用的次数,结合文献阅读,这里重点阐述2019年城市治理与城市政治研究的几个主要内容:

  1、城市治理70年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一批学者对过去70年或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治理的变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袁方成的研究表明,中国城市社区变迁,反映了国家权力从收缩回归、扩张下沉转向嵌入渗透的实践轨迹,国家与社会从改革之初的相互调适、逐步分化而迈向相互建构并整体转型。

  南开大学吴晓林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区治理结构的变化为切入口,分析了公共组织体系对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带来的各种因素的吸纳,提出经过发展,中国的城市社区并非西方意义上的“共同体”,而是集合了政治功能、行政(服务)功能、生活功能的“复合体”,背后关联了“治权统合的政治逻辑、服务下沉的管理逻辑、选择性参与的生活逻辑”。

  四川大学范逢春等从城市治理的基层视角切入,探讨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制度变迁,认为城市基层治理经历了从组织化、失组织化到再组织化的演变过程;华中科技大学徐顽强等反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城市治理变迁,归纳出城市治理理念升级、主体强化、行为转向、生态扭转和目标转换等多维转变特征。

  2、城市环境治理

  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条例》于7月1日起施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件关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切身生活的大事,垃圾分类引起了学界的重视。

  河海大学杜春林等研究发现,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采取的是政府主导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即引导型模式、强制型模式、自发型模式和混合型模式四类模式;复旦大学刘建军等研究发现,城市垃圾分类问题是撬动社区善治的重要支点,由积极行动者展现出的“风度”与社区“温度”一起共同构成一座城市迈向善治的两大标识。

  城市空气环境治理也受到关注,上海交通大学吴建南等发表论文,指出“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对污染物减排的影响存在时滞性”,给出了“源头控制举措分地区适度放缓、源强管理举措继续深入推进、源位优化举措亟待统筹谋划、增加环境容量举措需要加强探索等”等建议。

  3、党建引领城市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引领被视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学界加强了对党建引领城市治理的研究。

  四川大学姜晓萍等,研究了成都市的实践,认为成都市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实践中,逐步探索以组织赋能、人员赋能、居民赋能、质量赋能、发展赋能为特质的“授权赋能型”城市社区治理体系;上海交通大学陈亮等对区域化党建进行研究,认为该项工作还面临着党建理念的行政主导、主体参与的“冷热不均”、客体属性的跨域跨界、媒介使用的重形式轻实效等多重困境。

  4、城市精细化管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上海市的精细化管理得到学界的关注。复旦大学唐亚林发现,上海通过权责配置精细化、资源统筹精细化、行动策略精细化、执行过程精细化、社会支持精细化等五个方面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进程。上海交通大学王郁等以上海为例,剖析了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薄弱环节,认为其中存在法律法规有待健全、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政策体系有待优化、运行机制有待加强等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韩志明和浙江工商大学张丙宣,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城市治理的发展并成为其重要内容,微治理作为全新的社区治理理念,将成为新时代中国边缘革命的突出代表,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复旦大学陈水生认为在中国城市精细化治理过程中,要处理好细分治理与整合治理的矛盾、技术依赖与制度创新的张力、发展导向与生活导向的冲突等关键问题。中国城市精细化治理关键在于实现制度优化、政策创新和技术驱动的融合性治理。

  5、城市治理效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制度如何转化成基层治理效能,成为学者们关注的对象。

  为响应中央号召,北京市在城市党建中积极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孙柏瑛等的研究显示,吹哨机制以解决问题驱动的基层治理,以弹性的机制和工具改革,弥补了科层体制的僵化与低效。

  南开大学孙涛等的研究指出,街道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中扮演积极建设与消极阻滞的两种角色,背后的行动逻辑始于基层治理创新与维持社区稳定的双向激励。为此,要改善街道的内外部激励,推动社区治理的优化。

  山东大学王佃利等,指出社区政策执行是社区治理成败的关键,依据“约束性程度”和“损失嵌入性”两个维度,将社区政策分为“实质性规制政策、程序性政策、再分配政策和分配性发展政策”4种类型;兰州大学单菲菲指出“参与治理的组织呈现出弱网络合作关系,制度与资源影响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

  南京大学闵学勤等指出,目前十大城市的"政府治理指数"均超过"社会治理指数",但长三角城市的"社会治理指数"已开始领跑全国;天津大学刘凤等的研究指出,“重心下移与治理效能提升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因果关系”,“城市基层治理效能提升集中表现在民主决策公共事务、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四个层面”。

  6、集体行动的达成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如何达成基层的集体行动,引起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

  北京大学的陆军等开展了社区治理能力评价研究,认为建立政府视角、居民视角、第三方机构视角的三级指标体系,有助于构建中国城市社区治理能力测度工具;上海交通大学彭勃等提出城市治理“从增长锦标赛向治理竞赛的转变”命题,上海大学黄晓春等提出城市之间“结对竞争”的机制;南开大学的赵聚军等研究指出,要推动居民参与基层管理体制优化,“短期来看,可以通过强化党建的引导串联作用;长期来看,则有赖于基层条块矛盾的实质性化解”。

  中央党校宋雄伟剖析社会组织的策略选择,发现社会组织并不天然地妥协于制度限制,社会组织运用行动者的组合性策略,通过改变权力关系、重构关系网络,使社会组织协商在城市社区治理中成为可能;上海交通大学魏程瑞等认为,媒介早已超越简单的“居中联络”功能,是决定集体行动生成和政策博弈结果的重要因素。

  四、2020年城市治理与城市政治研究的展望

  2019年到2020年是不平凡的年份。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方方面面涉及城市治理和城市政治发展;2020年,各类城市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

  展望2020年的城市治理和城市政治发展,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可能会得到学界的重视:一是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问题,这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求,势必得到学界的讨论。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城市应急管理、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研究,这是2020年全球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三是城市基层治理仍然会保持持续的研究热度,城市基层既是国家政策向基层传导的终端,也与基层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决策层对城市基层治理提出了很多要求,民众也有不同的诉求,城市基层管理处于“上下双向压力”之中,如何执行上级决策、回应民众需求,是一个需要持久关注的实践命题。四是城市治理的政治行政结构调整问题。

[ 责编:李澍 ]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