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山东“攻坚”实践

发布时间:2020-05-26 17:03:04 发布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孙婷婷

    中新网山东新闻525日电(孙婷婷)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对照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减税降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营商环境、新基建、自贸试验区、海洋经济等诸多关键词中,均有山东2020年“攻坚”实践的贡献。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仅有约9500字,为改革开放40年来最短。小篇幅但并不影响“最短报告”中的亮点干货。这短短的一万字里,41次提到了“稳”。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大家一致认为,报告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着眼点高,切入点实,关键点准。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家义在审议时强调,要巩固好“稳”的大局,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以保促稳、以稳促进。必须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集约节约用地、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税收增加,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努力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干杰在审议时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守住疫情不反弹的底线,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精准推进扩投资、拉消费、稳外贸外资,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已于2018年底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山东,一直加压奋进、查漏补缺、继续完善,不断提高脱贫质量。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如何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希信认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要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持续巩固提升山东197.9万脱贫享受政策人口的脱贫成果。各级财政继续增加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省级增幅不低于10%。另外,研究探索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规划、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衔接。

  着眼长远,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极为关键。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李掖平注意到,有些贫困群众缺少一种不服贫、不等靠、不依赖的脱贫解困的自主性。“要切实推进文化扶贫,通过宣讲、灌输、诠释先进的文化理念、自强不息的人格精神等,为贫困群众扶志励志、提神提气,使他们真正树立起‘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思想意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纲要。对于黄河流域省份来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他们共同的议题。当前,济南正沿黄河两岸打造1030平方公里的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作为以产城融合为主打的现代化新城,奏响济南的是“新”“先”黄河大合唱:全力打造“四新”产业,在先行区实现产业、城市、生态即“产城河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发展过程中加强黄河生态保护和修复,逐步改善河道滩地生态环境,重塑城市与母亲河的联系。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肩负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围绕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绿色智慧新城这一目标,先行区聚焦布局“新基建”,围绕5G、物联网、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围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合基础设施,围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公益属性基础设施,做好顶层设计,适度超前谋划,协调统筹推进。同时,加快布局5G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网络数据平台,探索运用“BIM+CIM”技术打造数字孪生城市系统。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20年的工作部署,首先瞄准“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推出更具有针对性的企业帮扶举措,提出“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这一生动的表述,让住鲁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感到暖心、提气。

  今年以来,山东聚焦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微企业和社会反映强烈问题,持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说,下一步,财税部门将针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新需要,及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和群众渡过难关。同时,坚决把各项税费“减免缓”政策落实到位,有效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当前,山东经济发展正处在深度调整期、瓶颈突破期、动能转换胶着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根本路径在于向创新要动力、要活力,为产业升级筑牢科技支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好比科技创新的‘深蹲助跑’,决定了科技创新之路能走多远。”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陈增敬说,报告提出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前沿阵地。陈增敬今年提交的提案是“关于成立金融风险计算与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议”。“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只有加快金融风险计量和安全技术方面基础研究,才能让中国掌握金融战的‘核武器’,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了工业互联网、海洋经济等重点。工业基础雄厚的青岛,已在制造业智能转型方面先行先试,以平台思维顶格推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并以开放的姿态,邀请各方共同打造发展生态,借助工业互联网的力量赋能百业。

  回顾2019年,山东加快推动海洋强省建设,山东省港口集团挂牌成立、四大港口整合为一;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增加值居全国首位;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达44处,占全国总数的40%;设立“中国蓝色药库”开发基金50亿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超算升级项目获国家立项。(综合大众日报、中国新闻网、东岳客等)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