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第四届稷下国家治理高端论坛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面向‘十五五’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新议程”。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陈郭华以视频形式参会,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魏长民,山东大学原校长、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樊丽明,山东大学副校长、国家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曹现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曹现强主持。

陈郭华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加强“十五五”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研究、推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据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两个结合”,筑牢理论根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国家治理研究全过程,系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时代价值;二是强化智库功能,服务重要决策,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推动学术成果向决策参考升级;三是坚持铸魂育人,培育时代新人,深入提炼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将中国之治的生动实践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资源。

魏长民指出,论坛体现了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政治和行动自觉,彰显了山东大学服务“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希望从三个维度加以探讨:一是进一步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聚焦制度创新,围绕“十五五”规划提出的重大任务探索理论突破;三是立足山东实践,深入研讨山东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课题。

樊丽明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指出国家治理研究院坚持“小核心,大协同”体制,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功能,着力做好资政启民、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三件要事,建设了系列品牌性活动,产出了标志性研究成果。稷下国家治理高端论坛秉承根植齐鲁、胸怀天下的初心,旨在以理论研究有力支撑治理现代化目标,绘就“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在主旨演讲环节,吉林大学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原主任、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原主任周光辉以“规模:国家治理的重要变量”为题,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国家的国家规模观念,明晰国家规模概念的界定及其意义。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竺乾威以“集中体制与基层治理:问题与挑战”为题,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基层治理改革措施,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处理国家、社会与市场的关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志勇以“‘十五五’时期的税制改革”为题,认为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要与公共服务提供结合起来进行评判,梳理宏观税负的阶段性变化并分析其成因。中央党校国家治理教研部副主任黄小勇以“中长期战略规划:制度优势和治理优势的载体与体现”为题,指出制度优势和治理优势成为国家竞争的关键,应当以高效能治理实施中长期战略规划。曹现强以“面向‘十五五’的城市治理新议程”为题,基于五次城市工作会议进行阶段划分,梳理城市治理体系的核心框架,提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治理作为保障。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熊文钊以“面向‘十五五’的区域经济发展与行政区域划分”为题,从顶层设计、机制创新、法治保障等方面梳理行政区划设置逻辑,认为应当推动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区域协调、治理的制度结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孟天广以“‘十五五’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国家治理的路径与机制”为题,强调数智技术的赋能效应可从“赋能政府”和“赋权社会”两个维度把握,人工智能赋能国家治理应基于生态论视角加以理解。本环节上半场由曹现强主持,下半场由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刘国亮主持。

论坛会期两天,共设4个平行分论坛和2个青年论坛,围绕社会治理、财税体制改革、健康治理和法治建设等细分领域展开研讨。
稷下国家治理高端论坛(简称JSSG)是由山东大学主办、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和山东大学智库建设中心承办的国家治理年度高端学术论坛,论坛立足根植齐鲁、胸怀天下的初心使命,凝聚国内外国家治理研究领域顶尖学人,围绕中国国家治理基本理论与重大前沿问题,打造中国国家治理学术领域具有标识性与影响力的高端学术论坛,为哲学社会科学界助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坚实平台。本次论坛得到了《国家治理研究》《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新视野》《东岳论丛》《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等学术期刊,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媒体的大力支持。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卫健委、山东省司法厅、政策研究机构,清华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近50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等300余人参加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