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找到新靶点可抑制主动脉夹层/瘤发展

发布时间:2020-06-04 22:51:43 发布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记者廖洋)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教授陈玉国和徐峰团队研究发现,乙醛脱氢酶2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抑制主动脉夹层/瘤的发展,该成果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

    该团队利用高通量RNA测序与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手段,发现miR-31-5p是乙醛脱氢酶2调控主动脉夹层/瘤的重要媒介。乙醛脱氢酶2突变后,miR-31-5p表达下调,升高平滑肌细胞中一种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因子的表达,有助于维持平滑肌细胞正常的收缩表型,减少主动脉夹层/瘤的发生。该研究的部分内容,是与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科团队医工交叉合作完成。

    此项研究首次描述了乙醛脱氢酶2与主动脉夹层/瘤的关系,并确定乙醛脱氢酶2及下游miR-31-5p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瘤的全新防治靶点,为主动脉夹层/瘤的相关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科学思路。

    研究进一步扩展了乙醛脱氢酶2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证实ALDH2基因突变除了导致冠心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升高、冠心病急救药物硝酸甘油耐药外,还能对主动脉夹层/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为30%~50%亚洲人群携带乙醛脱氢酶2基因突变数千年这一现象提供了可能的理论解释。

    同时,该研究表明,组织特异性地调控乙醛脱氢酶2及其下游通路,是下一步急危重心血管疾病防治药物开发的重要方向,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效益。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aa352

《中国科学报》 (2020-06-02 4 综合)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