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至21日,周杰伦“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在济南开唱,吸引全国各地超30万歌迷相聚泉城。携程数据显示,演唱会期间,累计带动文旅消费超10亿元,累计带动综合消费超30亿元,显示出对城市消费的强劲撬动作用。
一场演唱会的经济涟漪能扩散多远?它如何从短期流量入口,升级为城市IP与演出经济深度捆绑的长期战略?这已成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新标尺。

吸引流量——
演唱会成为城市休闲消费的入口
“这是我的整个青春啊,当我跟着熟悉的旋律和大家一起大合唱的时候,那种快乐无法用语言形容。”济南周杰伦演唱会结束后,歌迷们纷纷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感动。
数十万人为了快乐和青春回忆奔赴一座城,一场演唱会带动数十亿收入,如今“情绪消费”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观众的悦己型情绪消费需求,展现了演出市场的巨大潜力。”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所所长王安认为,近年来火热的演唱会经济是消费结构向服务消费、体验消费转型的鲜明体现,情绪体验类消费形式正成为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
据测算统计,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大型演唱会方面共覆盖30个省份、180座城市。据灯塔专业版数据,今年7月,全国上演总票房为34.23亿,其中演唱会占比高于九成,票房为29.41亿,对比去年同期涨幅明显。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演唱会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的拉动比达到1∶4.8。“演唱会经济具有显著的乘数效应。一场大型演唱会不仅能直接拉动门票收入,更能有效带动周边餐饮、交通、零售、住宿、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消费增长。”王安分析。
来自天津的杰迷蔡玲悦在看完9月20日的演唱会后给自己算了一笔账:门票1300元,天津到济南的往返高铁票约300元,酒店住宿360元,妆造费用198元,吃饭约200元,景区游玩和周边购物约350元……一场演唱会下来,蔡玲悦共计花费近3000元。
根据携程数据,周杰伦演唱会期间济南市相关旅游产品浏览量同比增长228%,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77.4%,旅游人次同比增长70.5%,旅游金额同比增长130.2%,门票成交额同比增长446%,酒店成交额同比增长345%。
“演唱会正成为城市休闲消费的流量入口,观众结构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文化和旅游学系许峰教授认为,演唱会对城市消费的实际拉动效果,取决于产业链的延伸长度与需求挖掘的精准度。“要对观众群体进行精细画像,依据其地域来源、年龄构成及情感诉求,为本地、周边省区及远距离跨省歌迷量身定制差异化的文旅服务,从而实现消费链条的最大化延伸。”
场景延展——
“演唱会+城市”叠加延伸消费空间
打破场馆围墙,周杰伦演唱会期间济南全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嘉年华”互动现场。“周同学”巨型公仔出现在奥体中心、万象城、泉城广场、恒隆广场等七个地标性商圈,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借机推出相关城市漫游线路,引导歌迷开启泉城citywalk。大明湖畔、趵突泉边、老商埠间……杰迷们在与“周同学”打卡合影的过程中完成了一场带有情感投射的城市探索。
与此同时,天下第一泉、灵岩寺、九如山等景区也顺势推出凭票根享优惠的措施,将演唱会带来的巨大人流引导至市区乃至周边的文旅消费场景。“演唱会期间灵岩寺整体客流、营收同比分别增长10%、12%。”该景区营销部副部长查天奇告诉记者,“我们的持演唱会票根免票政策吸引了约400名歌迷来景区游玩,带动十八籽手串、冰箱贴、手账本等特色文创类产品二消增长。”
如今,城市不再只是演唱会承办地,更成为演出情感的延伸舞台。如何实现文化流量与旅游经济的深度捆绑?从全国范围内较为成功的运作模式可窥见一斑。

今年五月天分别在北京、上海举办多场演唱会。期间两地创新性将城市场景与“五月天”IP深度融合,共同打造了名为“Maydayland”的沉浸式主题消费空间。例如北京朝阳公园、北海公园,上海豫园、东方明珠等城市地标被巧妙植入五月天的音乐元素和符号,化身巨型“主题公园”。其核心在于将演唱会的情感能量从舞台引向全城,实现了消费场景的延伸。
相较于演出经济较为成熟发达的地区,山东在演出流量转化方面还存在哪些进步空间?许峰指出,当前许多城市的票根联动仍停留在浅层阶段,未能挖掘明星IP与城市文化之间的深层次情感连接点。
“真正的深度融合是要实现从‘空间联动’到‘内容融合’的转变。当地策划活动要超越简单的形象陈列,转而营造如明星同款行程、歌词意象场景化等能引发情感共鸣的沉浸式体验。”许峰谈道,举办地要将演唱会与本地特色资源,如景点、商圈、文化体验等进行有机串联,设计出主题鲜明的复合型旅游线路。“交通便利性或住宿、门票优惠仅是表层诱因,根本在于景区和商圈自身是否构建强大的内容吸引力,这就需要围绕核心客群的情感需求进行内容活化与场景再造。”
产业协同——
加深城市IP与演唱会经济的捆绑
“列车上精心筹备了诸多惊喜环节,抵达济南东站后,我们为大家在出站口特别设置了签名墙与横幅合影区……”9月19日,从北京开往济南的嘉年华粉丝高铁专列上,播放着周杰伦经典歌曲,车厢内满是演唱会应援装饰。“情绪价值拉满了,济南文旅宠客上大分。”来自北京的杰迷赵先生感慨道。

周杰伦演唱会期间,济南于9月18日-21日开通北京、青岛往返济南的粉丝专列共6列,累计服务歌迷约3600人次。其中返程列车安排在9月20日至22日凌晨,帮助有需求的歌迷顺利返程。
增开粉丝专列,只是济南联动各部门做好演唱会经济的一个注脚。此外,地铁延长运行时间,并在地铁站设置歌迷休息区。奥体中心至济南站、济南西站、泉城广场、领秀城等多个方向开通30条歌迷定制公交专线。15家A级旅游景区,30多家星级饭店、旅游民宿推出票根优惠。
购票数据分析显示,周杰伦演唱会本地歌迷占比12.1%,外地歌迷占比87.9%,其中省外歌迷占比58.8%,跨区域引流效应显著。从社交平台反馈来看,省外歌迷对演唱会配套服务方面满意度较高。
从城市发展的宏观视角,王安强调,此类文化活动的最大价值在于提升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无论是成都、长沙,还是新晋‘歌迷之城’太原,都是通过培育年轻人喜爱的新业态、新场景来增强城市活力。因此,借由演唱会经济来打造城市文化名片、集聚年轻客群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上,新加坡不仅在场馆建设、资金扶持、签证便利等方面提供支持,更注重与演出主办方、旅游机构协同策划,将单场演出延伸为全城参与的文旅节庆。国内,太原以“宠粉”服务为特色,构建包含文旅体验、交通接驳、特色伴手礼在内的现代娱乐新场景,实现了从单场活动到持续性品牌效应的跃升。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城市想要真正承接并转化演唱会带来的流量,必须进行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和跨部门的资源整合。
“在如今的新媒体环境下,粉丝群体已由原来的被动观看者角色转变为有组织性、有能量释放需求的主动参与者。”许峰建议,想要实现粉丝流量的长效转化,城市应围绕演唱会IP进行场景打造、产品开发和品牌共建,通过“协同创新”推动政府部门、商业平台与企业主动打破壁垒,设计主题快闪、粉丝沙龙等创新业态,将“粉丝能量”正向引导至城市消费链条中。
多元发展——
演出市场需丰富其他业态供给
记者注意到,这次济南周杰伦演唱会还催生了很多流动经济业态。济南奥体中心北广场推出“乐荷市集”,汇集文创、手作、潮玩、美食、美妆与官方周边于一体。此外,演唱会场馆周边也迅速聚集起一批临时“美丽经济”与“情怀消费”摊位——不少化妆师为歌迷提供快速妆造服务,也有流动商贩兜售明星海报、定制手环等各式应援物品。
对于演唱会周边涌现的夜市、摊贩、约拍、妆造等小微经济形态,王安认为其带动作用客观存在,但持续性有待观察,关键在于将零散的演艺活动转化为可持续的“演艺经济生态”。他建议,政府层面应着力培育更多元、更常态化的演出业态,如景区常态化沉浸式演艺等,从而为小微主体提供更稳定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不少沉浸式、数字化旅游演艺和各类音乐节活动深受游客欢迎,成为扩大文旅消费的新增长点。琅琊古城大型室内旅游演艺《国秀·琅琊》截至目前已演出近1400场次、观演人数超过240万人次。今年国庆节,日照将举办新青年音乐节,这个山东本土青年文化IP活动,截至今年7月已举办24场演出,吸引百万乐迷参与。
许峰表示,不仅是大型演唱会,整个演艺业态的未来方向都指向了情感共鸣与深度体验。各类旅游演艺、沉浸式演出的蓬勃发展,正反映出消费群体对能够触动内心、提供情绪价值的优质内容的渴望。“未来文旅演艺产品的竞争力,将取决于其能否通过独特的内容和场景,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体验者’,最终实现将短暂‘热度’转化成持久的‘品牌忠诚度’。”
政策层面,为培育“演唱会+文旅”消费新引擎,山东今年计划组织演唱会、音乐节不少于5000场。同时大力发展“演出经济”,鼓励4A级以上旅游景区、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打造多元演艺项目。加快推进元宇宙、数字人、虚拟现实等技术研究,积极探索沉浸式体验、数字演艺等新兴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