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腰部酸痛发展为刀割、烧灼样疼痛,从腰骶处蔓延至双侧全腿,从休息可缓解到远距离轮椅出行……三年来,还未满不惑之年的李先生已然经历了4次开刀手术、2次内镜手术, 及十余次射频、针刀、电刺激治疗。即便如此,他的症状却未好转,且仍在持续变化、加重。
近日,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脊柱外科通过椎间孔镜微创手术,顺利为李先生解决了在一千多个日夜里将其拉入“绝境”的退变性脊髓牵张病所带来的“捆绑”之痛,令他重新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三年“捆绑”之痛
“从2022年起,我出现了无明显诱因的腰部酸痛,当时以为是久坐、缺乏运动等导致的,开始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可又相继出现右侧臀部疼痛;而后右腿疼痛、麻木症状,大腿前侧、外侧、后侧明显。发展到整个右腿会突然无力,腿筋一走路就像拧麻花,足跟痛得不敢下地,脚和小腿像被捆住一样;后来左腿慢慢出现症状,但与右腿不同,开始是酸困,然后大腿后侧胀痛,再到膝盖、小腿疼痛。”
李先生回忆着三年来备受疼痛折磨的经历,他表示,症状、部位稀奇古怪,但疼痛持续变化、加重,到齐鲁二院就诊前,自己感觉腰部以下的每一根“筋”都在扯着他从屁股到大腿再到小腿疼,走路智能歪着腰、一瘸一拐,远距离则要靠轮椅出行。
据了解,39岁的李先生来自北京,是一位画家,还经营着自己的生意,生活本可以充实而幸福。为摆脱“撕裂样”“捆绑式”的疼痛折磨,三年里,李先生先后到了北京、郑州、西安、广州等多所医院就诊。“骨科、神经科,我挂了百八十位专家的号,做了各种生化、影像检查。”李先生告诉记者,期间,他接受了4次开刀手术、2次内镜手术,还有射频、针刀、电刺激等治疗十几次。然而,疼痛都没有明显缓解,还在不断加剧。
“影像检查显示,脊柱病变并不严重,不止一位医生建议我到心理科就诊,但那种切身的疼痛是真实存在的,我需要每天静脉滴注止痛药。”说到此,李先生情绪激动。
祸首竟在“脊髓”
9月1日,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谯勇将李先生收治入院。
“李先生脊柱生理曲度存在,腰部活动受限,左侧弯为著,腰背部棘突及椎旁轻度压痛。双下肢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45度阳性等。”谯勇介绍,结合既往史,完善相关检查后,其符合“退变性脊髓牵张病”的诊断。脊髓在椎管内,在发育过程中,椎骨椎管的生长速度要快于脊髓的生长速度,这样就形成了椎管长度长,脊髓的长度短,形成脊髓牵张,从而导致出现复杂的症状。
随后,针对李先生疼痛剧烈,第四腰椎曾多次手术等情况,科室组织进行了详细的病例讨论,并为李先生制定了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为牵张的脊髓“减压”。
“都说‘久病成医’,该患者正是这种情况。较为曲折的就医经历,一方面让他在相关疾病上进行了很多研究,听医生说也好,查阅文献也好;另一方面也让他心理压力巨大,对治疗方式方案十分谨慎,对安全性、效果持怀疑态度。”谯勇翻着他与李先生的微信记录说道,经过面对面、网络等反复解释、沟通,患者最终同意了手术方案。
精准“狙击”病原
“虽然病因在脊髓,治疗仍在脊柱上进行。”谯勇介绍说,通过切除患者第五腰椎和骶骨之间部分椎间盘,利用直立状态下的压力,使椎骨椎管下压变短,从而减少对脊髓的牵拽,为患者找到了安全有效的解救方式。
手术过程中,谯勇与团队凭借丰富经验,在局部麻醉下,通过1厘米的微小切口完成手术。术后,经脊柱外科护理团队专业化护理,李先生恢复良好。
“真的没想到,手术后,腰部的疼痛已经缓解了六七成,腿部疼痛也缓解了五六成。而且已经不是那种刀割撕裂般的疼痛了。我已经可以出院了,相信再恢复一段时间,情况可能会更好。”李先生边说边在病房来回走了几圈。
据悉,齐鲁二院脊柱外科已经为许多与李先生一样被诊断为“脊髓牵张病”的患者进行了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传递着科室“以患者为中心”的精准医疗理念,让“精准”“微创”成为守护更多患者健康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