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集档案史料以寻找文物线索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翻开山东省档案馆1932年的卷宗,一封泛黄信笺将我引入胶济铁路与国立山东大学的往事烟云。时任山大校长赵太侔致函胶济铁路管委会委员长葛光庭的信件,字迹斑驳却力透纸背:“协款停付逾半年,校务维艰……”字里行间,透露出铁路与高校间鲜为人知的血脉联结。这封尘封九十载的信函,成为我们普查队叩开历史之门的钥匙。信件内容大致识读如下:
国立山东大学函 第09号:案准。贵局第五五零号函□:“准贵校函请拨七八两月协款等因:查本路营业,自入夏以来,因受时局影响,异常不振,进物未能增多,用款仍不减少,竭蹶应付,殊感困难。嗣奉功令(原文不清),宜削一切费用,务宜力求缩减,改多数用款年度预算□□,仍被核减,未能列入。应□贵校:每月协助款费一千元,在二十一年度预算内,□□核减,故自本年七月起,无法再事拨付,□□查见□原。”等因。查专项协助经费,历年已有成案,并□偏列主年度预算,本大学原有经费,已属不敷。贵局如行停付协款,势且影响进行。(文字不清)贵委员长面□:俟营业稍见进展,仍予照案拨付。相应函请。查核,自二十一年度七月份起,照案拨付协款。
□胶济路局葛委员长笺函:静岑委员长仁兄动鉴查:贵局停付协助蔽校经费已逾半年前承。俞□俟路款增长,乃予照案拨付无任。感前项同。贵局去年终营业发展各项用款,现均照常恢复□□□□□□。查核仍自二十一年度七月份起,照案拨付协款并常。鼎力主持,俾获早日恢复籍资进行。□深企表诸容趋谢不一□项。
此文一是印证国立山东大学即山东大学在青岛办学时期,部分经费由胶济铁路管委会从其盈利中协款帮办,二是山东大学校长赵太侔与胶济铁路管委会委员长葛光庭(字静岑)之间有着不错的私交。揆诸史料,又可发现二人之间有着诸多纠葛:
一、赵太侔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两度主政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而葛光庭1930-1938年任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委员长,两人在青岛活动时间高度重叠。
二、葛光庭曾任张学良幕僚并参与东北易帜谈判,赵太侔早年加入同盟会,两人均有国民党内进步派背景,可能通过国民政府教育或交通部门产生间接协作。
两人均为国民党内部的进步人士,重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另查史料,即可发现,在葛光庭以及赵太侔的推进下,胶济铁路对山大学生即有着很多优惠政策,具体档案书函档案有:
一、《函送暑假学生回籍车证由》《函送寒暑假各校教职员学生担任减价乘车凭证样张暨凭证领取通知》,胶济铁路为山大学生提供寒暑假优惠票。
二、《布告:准胶济铁路车务处函注意寒暑假减价车证》,山东大学对胶济铁路实行的优惠政策表示感谢,并且在学校内部产生了一定良性舆论反馈。
三、《为员生假期回籍或因公外出函请胶济铁路管理局减价车证》,胶济铁路管委会对山大师生优惠政策拓展到了外出公务。
四、《赠送接收十三周纪要一册及山大复谢公函》,山东大学师生对胶济铁路的优惠政策深表感谢。
五、《欢迎胶济铁路中学师生枉临参观的笺函》,山东大学与胶济铁路中学学子在教育层面开展合作。
这一时期,反映胶济铁路与山东大学之间互动的档案层出不穷,外加前文所属两单位领导之间较为亲近的私人关系,胶济铁路与山东大学之间应说是“情意绵绵”,奈何抗日战争旋而爆发,合作告一段落。
1930年代的青岛,两条平行轨迹悄然交织:葛光庭执掌胶济铁路革新路政,赵太侔主政山大倡行新学。两位国民党内进步人士的私谊,在动荡岁月中催生出一段文教佳话。胶济铁路每月拨付千元协款支撑山大办学,更首创“教育专列”制度——“学生凭证享半价”的字痕在档案上清晰可见;档案室里1934年的《布告:准胶济铁路车务处函注意寒暑假减价车证》档案,山东大学虽在艰难岁月,但在胶济路的帮衬下逐渐跨过难关。1933年战火绵延,胶济铁路经营困顿被迫暂停协款。赵太侔致葛光庭的信中,既有“经费不敷”的焦灼,更见文人风骨:“俟路款稍裕,仍望照案拨付”。十二封往来信函里,两位知识分子对文化薪传的坚守跃然纸上。如今,作为山东大学的学生,开展对胶济铁路的研究,何尝不是一种历史“浪漫的复现”。
文物普查不仅是清点遗存,更是唤醒记忆。胶济铁路的钢轨曾托举起一个民族的文教火种,那些飞驰的列车不仅运输煤炭货物,更承载着近代山东教育文化的基因。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今天,这段路校共生的往事,恰为当代产教融合提供历史的深意——当我们在黄台站测量德式站房拱券时,在胶济铁路博物馆整理教育档案时,在山东大学校史馆策划专题展时,钢轨与文脉的共鸣,正穿越时空,生生不息。
文/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葛祥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