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东大学药学院:让中医药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时代活力

发布时间:2025-09-16 08:50:01 发布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杨凡

新华社客户端济南9月15日电(魏宏)近年来,山东大学药学院立足药学学科特色优势,以“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劳动育人”为核心,通过打造数字标本馆、建设中药种植园、拓展科普载体、服务国家战略等举措,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中医药文化育人体系,为弘扬优秀中医药文化、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探索出特色路径。

数字赋能标本资源,让传统药材“活”起来。作为中医药教学与研究的重要载体,中药材标本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关键纽带。山东大学药学院现有中药材标本近500份,涵盖冬虫夏草、西红花、牛黄、麝香等稀有药材,按类别细分为根和根茎类、茎木类、皮类等12大类,基本覆盖临床常用药材品种,为教学科研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打破实体标本馆的空间限制,学院积极探索信息化转型,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中药标本馆。线下完善标本陈列与解说,为师生提供沉浸式教学实践场景;线上创建《中药数字标本馆》,收录341份数字标本,创新采用“药材功效、科属、笔画顺序”三维分类方式,整合药材基源、性状、切片鉴别等专业信息,配套803幅高清图片,成为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目前,该平台在山东大学课程中心网站点击量近110万次,有效激活了传统标本资源的时代价值。

打造百草种植基地,让实践育人“实”起来。围绕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学院教师精准筛选《中国药典》《中国植物志》中适合华东、华北地区栽培的100至200种临床常用药用植物,在校园内规划建设中药百草种植园,既构建了独具医药特色的校园绿化景观,又打造了“专业+实践+劳动”协同育人阵地。

拓展科普宣传载体,让中医药文化“热”起来。为拓宽中医药文化传播边界,学院多维度创新科普形式,让古老中医药贴近大众生活。在山东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学院老师主编《山大草木图志》,系统记录校园内栽培植物及各校区野生植物的特征、外观与药用价值,同时梳理《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百余部中医药典籍的相关记载,实现“草木科普+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让读者在探索植物世界的同时,领略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学院还积极开发文化周边产品,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文化符号;大力开展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开设针对外国留学生的英文课程;依托智慧树慕课平台开设《认识身边的药用植物》及同名创新创业课程,吸引全国1万余名高校学生选课。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让学科优势“强”起来。立足学科优势,学院主动对接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部署,将中药百草园的科研与实践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力量。针对河南确山县百蕊草人工种植难题,学院积极承担教育部乡村振兴项目,并专门为该项目开辟“乡村振兴科研专用地”,配套温室开展百蕊草室内外培育研究,多次组织专家团赴确山县瓦岗镇开展实地调研、种植辅导,提供技术支撑。

山东大学药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学院将继续深化“一院一品”文化建设,推动中西药学协同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药学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