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文化如何推动服务贸易“赢得久”

发布时间:2025-09-11 09:11:11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苏剑 杜剑威

●核心观点:熟悉和参与制定文化规则,可以提高每个产品环节中附加值,提升服务贸易的话语权和竞争力,促使在服务贸易中获取制度红利,最终实现文化软实力、制度硬实力、产业竞争力的螺旋上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重构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要素正成为服务贸易的核心驱动力。

文化贸易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23)》,2022年中国对外文化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802.7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约为1636.8亿美元,规模居世界前列,文化贸易的快速发展显著提升了服务贸易出口的韧性,缓解了外部环境波动带来的冲击。同时,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不仅影响商品的可接受度,更重要的涉及信任建立、身份认同、沟通谈判、冲突与危机管理等,是重塑服务贸易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因此,创新提升服务贸易,需要立足文化资源优势,激发文化创新新动能,助力实现文化强国与贸易强国。

文化赋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在服务贸易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文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文化的作用机制贯穿服务贸易发展的全过程。

文化认同降低交易成本,激发服务贸易“起得来”。作为非正式制度,文化共通性和相似性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服务贸易的交易成本,提高契约执行效率。例如,影视、旅游的顺利出口依赖的是文化价值观的共鸣。此外,文化认同形成的信任纽带可以产生网络外部性,在国际上构建广泛的朋友圈,强化贸易网络伙伴黏性,促进双方的长期合作。

文化创新创造需求和重塑供给模式,促使服务贸易“做得大”。从需求侧而言,文化遗产的稀缺性、语言符号的专属性,使其无法被简单模仿或替代,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中,吸引海外消费者为“文化体验”支付溢价,有力地推动文化创意设计、数字内容贸易等发展,同时带动跨境物流等配套服务增长,如中国功夫表演、文创产品中的IP授权、二胡等传统乐器演奏的跨国巡演,都可以海外圈粉,促使文化出海又出彩。从供给层面而言,文化创新通过技术赋能,改变了服务的生产、流通与交易模式,推动服务贸易从成本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变,扩大中国服务贸易的规模与质量。

文化规则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推动服务贸易“赢得久”。全球服务贸易已经进入“规则红利”阶段,而在当前以全球价值链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中,产品复杂,纵向维度拉深,横向维度拉宽,使得文化标准、知识产权等要素直接影响了价值创造、价值捕获与价值分配方式,因此,熟悉和参与制定文化规则,可以提高每个产品环节中附加值,提升服务贸易的话语权和竞争力,促使在服务贸易中获取制度红利,最终实现文化软实力、制度硬实力、产业竞争力的螺旋上升。

文化驱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

将文化优势转化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际动能,已成为当下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提升中国文化全球叙事能力,激活服务贸易需求。增强中国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一方面需要挖掘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故事,如通过举办文化合作论坛、运动会等形式传播中国文化,实现内容破圈。更重要的是把“故事存量”转化为“服务增量”,从“内容输出”升级为“叙事服务”,刺激贸易需求。例如,在全球普遍关注的议题如气候变化、文化多样性中融入“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中国智慧,通过差异化叙事将“中国风”转化为“世界范”,实现中国文化价值跃迁。从长远来看,传播中国文化需要提升汉语言的国际通用度,通过发展语言产业、推动“语言+旅游”等模式,把汉语发展成全球叙事能力的基础设施,降低翻译与再解释成本,更多地获取服务贸易中的语言文化红利。

推动数字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提升服务贸易供给质量。全球叙事能力增强文化认同,使之“愿意买”;“文化+科技”则拓展了服务供给形式,使之“买得好”。数字科技可以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IP转化为“可订阅、可互动、可衍生”的数字内容矩阵,如通过数字化手段做成的《长安十二时辰》短剧,成功“翻译”了大唐盛世,在海外一经上映便迅速走红,实现了中国文化传播和高质量供给。实践层面,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支持地级市建设“文化数字化示范区”,鼓励利用数字技术推广地方文化,推动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实现文化传播、游客引流、即时转化的闭环;二是支持地方特色文化的数字化开发与国际化传播,培育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企业层面,培育数字文化产品企业,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拓展市场,同时配套税收优惠等财政金融体系,给予其政策补贴。

积极参与文化条款的对接与制定,促使文化规则转化为制度红利。首先,需要对服务贸易术语和产品用词惯例进行精准翻译与对接,实现专业用词的标准转化,保障贸易流程顺畅。其次,积极对接多边服务贸易准则体系,如在RCEP、DEPA附件中增设“数字文化叙事接口”条款,争取汉语原文本零关税等优惠政策;针对CPTPP等高标准文化协定,主动参与文化条款的规则制定,促进与国际接轨。针对中国特色产品,如中医药、中餐等,需要牵头制定国际认证标准,实现国际认可,提升服务输出能力。另外,可以把中国文化观念和价值理念以附录或者例外条款的形式嵌入或者解释服务贸易的对应规则,例如将“和合共生”理念与UNESCO《文化多样性公约》相衔接,促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全球理解。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