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经学与古典学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46届年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5-08-29 22:18:34 发布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作者:

2025年8月22日,由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主办、山东大学文学院承办的“2025年中国经学与古典学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46届年会”在山东济南开幕,来自全国近百家高校、科研院所及出版单位的24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杜泽逊主持开幕式。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荣誉会长朱杰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赵生群分别致开幕辞。

任友群在致辞中表示,山东大学根植齐鲁文化沃土,积淀形成文史见长的学术传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长期以来,专家深耕齐鲁文化沃地,推动儒家文化的传承创新,为提高儒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出了贡献。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古籍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经学与古典学的研究者对于新理念、新方法、新工具需要秉持深度接触、积极探索的心态。希望与会各方开拓创新思路,强化数智赋能,有力推动学科持续向前迈进,为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IMG_256

朱杰人表示,“两个结合”的重大命题、尤其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传统文化研究者有重要意义,为历史文献学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正是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精华的基础与核心工作。相信在山东大学坚实有力的支持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定能在齐鲁大地厚植根基、绽放光彩,续写传承与创新的辉煌篇章。

IMG_256

赵生群表示,鲁国地处少昊之墟,齐国处爽鸠氏故地,从旧石器时期遗址,至夏商周三代文化遗址,构成了完整的文化谱系。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儒家文化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齐鲁地区在文学创作领域和理论研究领域建树颇丰,齐鲁学者对史学的发展更是影响巨大。山东大学文史学科门类齐全,学术力量雄厚,重视发挥“四古”学科优势,此次年会兼备天时、地利、人和,与会学者辨章学术,商榷异同,一定会满载而归。

开幕式后,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秘书长王永吉公布了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十五届理事会候选人名单。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产生新一届理事会。

大会主题报告由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顾宏义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黄爱平作《关于点校本〈清史稿〉修订的若干问题》主题报告。报告首先系统梳理了《清史稿》的编纂始末及点校历程,介绍了点校本《清史稿》修订工程的起源。黄爱平教授详细介绍了本次修订的步骤和方法,指出《清史稿》三个版本之间的异同,并强调在充分尊重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标点、分段和校勘记的完善进行修订。修订工程借鉴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力求通过全面系统的版本覆核、文本校订,呈现出一个体例统一、标点准确、校勘精审、阅读方便的全新升级版本。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升作《谈谈〈永乐大典〉的编纂》主题报告。他通过分析《大典》纂修职名及《永乐大典韵总》,提出了三点新认识。首先,《文献大成》对洪武年间《新编类书》、建文年间《类要》的借鉴,体现出明成祖对前代的继承与发展。其次,报告详细梳理了《大典》编纂的两项核心工作——纂修与编写:纂修官负责选材,编写官负责编排,分工明确。此外,研究还发现《韵总》是为方便《大典》编纂而提前编成的韵字汇总工具,而非此前认为的后续补充。这些发现为理解《永乐大典》的成书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展现了这一明代大型文化工程的运作机制。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何朝晖作《明代政书的编纂与出版》主题报告,围绕明代政书的编纂方式和出版方式进行了系统梳理。报告以《浒墅关志》《大明通宝义》《重修两浙鹾志》等文献为例,详细介绍了政府机构、官员个人及教官、乡官和下层士人等作为主体参与政书编纂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明代政书的出版方式,分别阐述了官府刊刻、私家刊刻、民间坊刻等途径在运作实施过程中的细节。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教授王化平作《怀德维宁:清华简〈摄命〉呈现的西周储君教育及君主政治》主题报告。报告首先论证《摄命》篇被册命者伯摄的身份是周王之子,进而讨论了西周储君教育修德、民本、进言等细节,最后通过《摄命》篇在内容和体例上的特殊之处,揭示出周孝王面对伯摄时的矛盾心态,进而展现出册命制度作为训诫官员、强化权威的策略意义。

IMG_256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荣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周少川,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郝润华,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曹书杰,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教授张涛等参加开幕式。

22日至23日,与会专家开展分组讨论,共设立六个分会场,每个分会场分别举行五场主题研讨。与会学者围绕经部文献研究、史部文献研究、子部集部文献研究、小学与出土文献研究、古籍整理与目录研究、版本校勘研究等六个主题展开交流,共报告200余篇学术论文。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博超,通讯员王珂璐、蔚子涵、马德鑫、王永吉 )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