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在线记者 赵晓阳)8月,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胶济红途・青春之光”实践团沿着胶济铁路,从青岛出发,经潍坊、淄博至济南,在历史的车轮中追寻抗战记忆,用青春的笔触续写精神传承答卷。

图为实践团成员于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合影。李金锦供图。
青岛党史纪念馆的旧照片诉说着过往。铁路工人曾用扳手拧松铁轨螺丝,用石块阻塞通道,让日军运输动脉屡屡瘫痪。潍坊坊茨小镇的老铁轨镌刻着斑驳。坊子站曾是日军军火枢纽,而信号机的每一次异常摆动,都是铁路工人传递出的秘密暗号。“他们没有枪支,却把最朴素的工具变成了武器。”实践团队长周顺洁感叹道。
淄博黄家峪的一截锈轨前,史料研究中心主任黄瑞轩哽咽讲述:“这是游击队员扒掉的铁轨,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了台儿庄战役的缓冲时间。”“五三惨案”的鲜血也曾染红济南站站台,蔡公时烈士受辱仍怒斥敌寇的身影,让人不禁落泪。

为还原更鲜活的历史,实践团成员用镜头拍下锈铁轨、老印章、旧步枪等文物;走访老党员,抢救整理珍贵的口述史料;采访场馆工作人员,探寻其主题宣传策略与运维细节。如今,3万余字的口述史资料已初步整理成册,涵盖四城红色地标的微纪录片正在制作中。“我们要让更多同龄人知道,胶济线上不仅有高铁穿梭,更有不能遗忘的故事。”实践团成员说。